第258章古蜀迷城-《墟镇》
第(2/3)页
两个祭祀坑相距只有2o多米,根据土层的年代分析,却相隔约有1oo年时间。
两坑的方向大体一致,都是正对着三星堆遗址西北方位的高山,反映了原始祖先和山神崇拜。
经过白天的参观,齐默已经知道,三星堆遗址只现了祭祀坑和城墙,却尚未现宫殿和祭台。
齐默不禁想到,既然已经出现作为主祭重器的扶桑神树,那作为祭祀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古祭台,又会去了哪里?古蜀国都的宫殿又会在何处?
而且,古蜀人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又以五数为尊。现在已现了两个祭祀坑,是否还有第三、四、五个祭祀坑?
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ooo至3ooo年以内,延续时间近2ooo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延续到了商末周初。
这把古蜀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ooo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何消失得如此突然?到底是怎么消失的?
其实这些疑惑,不仅是齐默的,也是无数考古工作者心里的疑惑。
三星堆之所以被人视为无法破解的谜团,主要是由于这里还没有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而出土物中也没有可识读的文字符号“铭文”。
虽然到目前为止,三星堆的文物里,仍没能寻到文字,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古蜀国就没有文字。
其实在巴蜀收藏的三星堆器物上,早已现大约3ooo余个十分成熟,而且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古蜀文字。
除此之外,在商代晚期的巴蜀,也曾流传着一种巴蜀符号,但这种符号尚未能被解读,所以究竟是不是文字,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的文博部门,为了维护所谓的学术权威,为了获取课题经费,进而获得学术职称等方面的利益,仍然死死抱着捍卫“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核心”的观念。
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也曾肆意打压三星堆文明和民间玉器,无视民间古蜀文字大量存在的事实,形成了小团体,结成了帮派,凭借所掌握的话语权,却充当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和蒙骗公众的工具。
于是,人们对巴蜀的古文明视而不见,继续自欺欺人,因循着西汉史学家描述巴蜀的八个字: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这八个字的判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历史真相,导致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巴蜀,变成了蛮荒不毛、瘴疠弥漫、虎狼横行的边陲之地!
进入祭祀坑之后,齐,默现遗址现场并没有人,只有顶棚上悬着的几盏冷光源灯,出仿如月光幽白而昏暗的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