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抽丝剥茧-《墟镇》


    第(1/3)页

    自己最近怎么老是和商代打交道?

    看着照片上的玉琮,齐默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齐默知道,商周时期玉琮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

    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

    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在玉琮的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因是用江浙一带的玉石,质地并不纯粹,以青色、青赭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

    从现已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

    而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代至明朝的仿品上,多饰以当时流行的纹饰。

    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

    然而,伪品玉琮多数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其熟旧的程度更是难以做得逼真。

    出土玉琮的鉴定方法有“八察”,包括:察织物纤维痕、察昆虫的虫卵残体、察水渍、察植物根茎印痕、察碳化痕、察驱邪矿物残留、察缝隙及孔洞内充填的碎石、察钻痕。

    绝真无疑之古玉,无论沁色、雕工、包浆等均能堪称一流。

    “二胖,你说这一次碰巧遇到了六只成套的玉琮,还有可能是从商代传下来的!现在就在羌族的一位老阿妈手里?”

    齐默一边问着,眉头也皱了起来,因为听了胖子的介绍,齐默不禁有些疑惑。

    因为玉琮做为上古部落和朝代统治者,沿用了数千年的重要礼器,齐默也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套六只的规制。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套玉琮的用法就值得考究了!

    “是啊!我也觉得有些吃不准!”

    胖子老实地回答说。

    “你说这位老阿妈,祖先还世代做过释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