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夜泊云阳-《墟镇》
第(1/3)页
看到云阳的张飞庙,齐默想起了阆中古城的汉桓侯祠。
还在船上的时候,心情不错的齐默,就在已经放晴的游轮的甲板上,当起了故事大王,把自己知道的各种关于张飞庙的故事,有板有眼地讲给郗钰听。
后来围在齐默和郗钰身周的听众越来越多,也让其他正在做讲解的导游,身边渐渐地没了几个听众。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字翼德,为三国时蜀汉开国功臣,五虎上将之一,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在刘备西取益州以后,张飞曾任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7年之久。也曾在阆中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为保护益州平安,巩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张飞伐吴前夕,被部将范强、张达在阆中所杀。二人取其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之时,方才闻听吴蜀已经讲和,迫于无奈,便将张飞级抛弃于长江之中。
17oo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长江边云阳县铜锣渡的一位老渔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位满身是血的将军,称自己是蜀国大将张飞。
张飞托梦给老渔人,拜托他把自己的头颅打捞上来,以免漂到吴国。
半信半疑的老渔人梦醒后,来到长江边撒了一网,果然就捞起了张飞的头颅。
后来,当地百姓就在捞起张飞头颅的地方——云阳旧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在此立庙纪念,修建了最早的张飞庙。自此历经一千七百余年,张桓侯祠屡废屡兴。
乡人仰慕张飞的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祭祀张飞。而张飞的尸身,则仍留葬于阆中。于是有了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
张飞忠勇大义,为世人的敬仰。《三国志》中对张飞就有“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
历年来在农历八月廿八日,张飞生辰之日,各地群众纷纷前往张飞庙,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有规模和影响。
其实全国祭祀张飞的祠庙共有三处,除阆中和云阳外,在张飞的故乡,现今的河北省涿州市,还有一个张飞的衣冠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