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考古之邀-《墟镇》


    第(2/3)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年的11月8日,三峡工程将实现大江截流,从而为三峡库区初期蓄水作准备。在这个中国水电史上最灿烂的日子里,还将通过电视等各种媒体向全国人民进行现场直播。

    在这次历史大事件之前,基于一份来自相关单位的报告,才有了这次对三峡库区未来水位线以下的历史文物和遗迹,进行考古清理复查的三峡之行。

    长江三峡,历来是充满神秘的文化和历史传说之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区自古被称为楚乡,有许多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民俗习惯。包括马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等等。

    三峡地区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孕育了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动物和植物。

    有鱼类之冠之称的国宝——中华鲟,就是最好的代表!民间也有俗语:“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黄排(胭脂鱼)大了不像样”,以形容长江物种资源的丰饶!

    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来,各大高校的历史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甚至是各高校的生物系,都接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请求,积极参与库区历史文化遗迹和生物种群的科考和迁建工作。

    这几年间,c大已经组织力量对三峡库区进行了多次考古掘。而这一次,郗教授将会再一次带队,对库区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堪查清理工作。

    以这一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此行还将顺道对库区的文物遗迹,包括三峡的水下题刻、丰都鬼城、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古黄陵庙、大前溪文化等进行电子化数据分类建档工作。

    考古掘研究表明,三峡地区以巫山文化最为丰富。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遍布长江两岸,多达一百七十余处。最具特色的是大溪文化遗址、魏家梁子文化遗址和大宁河岸双堰塘遗址等等。巫山地区曾现过二百万年前人类化石,也出土过三羊兽形铜尊、编钟石磬和石范,被称为“巴墟”的所在地,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

    而位于涪陵的小田溪战国土坑墓葬群,也出土了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此外,秭归是楚文化源地之一,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区域。

    借由这次考古堪察任务,由郗教授带队,将成立由历史系本科生和考古系研究生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分别进行历史文化考察和考古课题研究工作。

    也许是实在看齐默是一个做考古的好苗子,也许是任由女儿对齐默的芳心暗许,乐见其成。借由这次任务,郗教授特意让齐默这位编外人员一起参加,这也成了郗教授对齐默的善意表达。

    郗钰也顺利地升入了c大历史系二年级。从二年级开始,历史系的学生就开始分批分期,选择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考察活动。而这一次,郗教授也难得地公私兼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