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海上贸易 二-《布衣猎国》
第(2/3)页
“交换中国地丝、瓷、纸、大黄等物品。唐代南诏通过交通线同缅甸交流的货物有、缯帛、琉璃罂、琥珀、光珠、瑟瑟、海贝等。”
“新罗与唐朝之间的贸易很兴盛,从中国运往朝鲜的有各种金属工艺品、丝织品、高级袍服、茶和书籍,由朝鲜使节赠送唐朝的有金、银、人参、毛皮等。唐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主要是输出丝绸、瓷器、铜铁,输入白银。”
刘峰频频点头,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不是的插上一句嘴,讨问一句。
见刘峰听得起劲,听的认真,徐福呷了一口茶,继续向刘峰介绍着,“随着战乱的爆发,各地节度使群起割据,相互攻讦,登州、胶州、莱州、海州等地的港口都受到破坏,北地的海上贸易才为之一遏。”
“而范阳府如今的海贸一大多数是走的新罗、日本等地,但日本航线虽然利润丰厚,若是时机不对,也会亏本的,日本时不时都会爆发战乱,如果靠岸的时候刚好遇到战乱,那就麻烦了。且日本和新罗的民众数量毕竟少,也贫穷,消费能力很低,不能满足海上贸易的需要。”
“所以海上贸易还是要走出去,走南洋航线,多数人是从扬州、杭州、泉州、广州等地出发,沿着南洋一直到波斯甚至是更远的红海地区,沿途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使得贸易的货物种类也很多,”
听了许久,刘峰只听到海贸之盛况,却未听到海贸之危险,而这个时代,即便是航海技术有所发展,航海经验丰富,利用季风來驾驶海船,利用日月星辰來确定航行方位。但海上贸易的风险是很大的。
大海航行不同于内河,风浪不定,海上怪物出沒,人员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是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极有可能尸骨无存,但是,巨额地利润,还是刺激了不少商人铤而走险。
顾子勇便是海上贸易中的那个倒霉蛋,而且是还未载货出海,便船毁人亡。
刘峰之所以要详尽的了解海上贸易,是因为近一年的时间,范阳府的商团只进行了数次海上贸易,而且利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可观。
而现如今随之大运河整修全力投入,刘峰在财政上有些入不敷出,所以他要把海上贸易亲自抓起來,让海上贸易成为他最稳定的收入來源。
徐福零零总总的为刘峰详尽的将海上贸易介绍了个遍,他心中也在思虑刘峰这是闹的那般,为何要如此了解海贸,难道是要重新修订海贸的政策。
但看着沉思中的刘峰,却沒敢开口打扰,直到半晌,刘峰蓦地问道:“那顾子勇可堪用。”这话却是问向宇文嘉佑和徐福二人的。
徐福愣了一下,宇文嘉佑诧异地回道:“属下与顾公子并不熟悉,不敢妄加判断,”
此刻的徐福才像是反应了过來,沉吟了一下,正声道:“此人倒是一个做海贸的苗子,性子沉稳,能独当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