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登基大典-《布衣猎国》
第(2/3)页
这几日的行事,如此的顺利,却教刘峰愈发的冷静了下來,虽然郭威沒甚动作,但刘峰却不认为这些工匠会如此轻易的就能离开龙城,且数日不停的招收,却沒有几个大匠,只是些学徒。
而在此刻,他自己的一举一动,怕都在河东军的严密监视下。
越是如此,刘峰越是谨慎,在书房中自习思虑后,迅速的做出了安排,用编好的密语向禹城中的邓俊良、潘青云、刘延栋三人写了数封信。
思定之后,将刘彦波招來,仔细叮嘱了一番,让其快马返回禹成早做准备。
范阳府刘峰招工的大手笔,仍在各处持续发酵着,甚至这一消息在民间要比郭威称帝的消息传播的久远。
在乡民们看來,谁做皇帝却都是一样,但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却是利益攸关的,而在各处的统治者看來,刘峰的此举无疑是得罪了大多数人,挖人根底。
不论南北各地如何议论,在龙城的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范阳府招工与郭威称帝这两件事,无疑成为了龙城最为火热的两件事。
时间一晃而至,终于迎來了郭威的登基大典。整个龙城都是张灯结彩,各处都喜庆连天。在经历了祭天、大赦天下、颁布诏书之后,郭威在宫中千百乐手的演奏中,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
魏仁浦堪堪的展开诏书,阴阳顿挫的诵读起來,“邃古以來,受命相继,是不一姓,传诸百王,莫不人心顺之则兴,天命去之则废,昭然事迹,著在典书。予否运所丁,遭家不造,奸邪构乱,朋党横行,大臣冤枉以被诛,少主仓卒而及祸,人自作孽,天道宁论。监国威,深念汉恩,切安刘氏,既平乱略,复正颓纲,思固护于基扃,择继嗣于宗室。而狱讼尽归于西伯,讴谣不在于丹硃,六师竭推戴之诚,万国仰钦明之德,鼎革斯契,图箓有归,予作佳宾,固以为幸。今奉符宝授监国,可即皇帝位。于戏。天禄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绥兆民,敬之哉。”
这是汉太后最后的诏书,而接下來又是郭威登基,颁布的诏书,“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启有商之祚;炎风不竞,肇开皇魏之基。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遗辅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钺临戎,复委韩、彭之任。匪躬尽瘁,焦思劳心,讨叛涣于河、潼,张声援于岐、雍,竟平大憝,粗立微劳。”
“才旋騑于关西,寻统兵于河朔,训齐师旅,固护边陲,只将身许国家,不以贼遗君父。外忧少息,内患俄生,群小连谋,大臣遇害,栋梁既坏,社稷将倾。朕方在籓维,以遭谗构。逃一生于万死,径赴阙庭;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区宇。”
“将延汉祚,择立刘宗,征命已行,军情忽变。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由,扶拥至京,尊戴为主。重以中外劝进,方岳推崇,喊虽顺于群心,临御实惭于凉德。改元建号,祗率于旧章;革故鼎新,宜覃于霈泽。”
或许是气氛烘托,远在阶下的刘峰,蓦地想到,汉高祖刘邦,那句“嗟夫。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那种万人之上,百官朝贺、四方朝贺、祭告宗庙的庞大排场,让刘峰这个后世人,却也有些讶然。
郭威称己是周姬室远裔,所以建国以大周为号,改汉乾祐四年为广顺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已前,应天下罪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故枢密使杨邠、侍卫都指挥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等,以劳定国,尽节致君,千载逢时,一旦同命,悲感行路,愤结重泉,虽寻雪于沈冤,宜更伸于渥泽,并可加等追赠,备礼归葬,葬事官给,仍访子孙叙用。其余同遭枉害者,亦与追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