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旌旗漫天-《大明武状元》


    第(2/3)页

    若是以兵力,王岚平占上风,四营人马兵合一处有近三万人,士气也是刚刚被淮安的大胜鼓舞过的,高昂如虹,但有一点王岚平不及张文涣,那就是士兵的战斗力和临战经验,即使淮安一点,那也完全是靠出奇不意而取胜的。

    反观张文涣一方,那无一不是从山海关一路打来,百战余生的精战劲卒。

    如此大规模的阵地野战,包括王岚平自己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当千军万马压来之时,这种紧张、惧怕和死亡的阴影片刻之间就像瘟疫一般快速蔓延全军,压在众人的心头,着实让人喘不上气。

    兵书有云,闻敌而溃者为下勇,见敌而溃者为中勇,接敌而溃者是为上勇,在清军像大山一般压来的时候,状元军军中没一人吓得落荒而逃,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说明平时几大营主将训练有素。

    王岚平将出营击敌的近两万人,按前中左右四军排列,以宋宪的四千余重骑兵居中,以擅长野战的曹鼎蛟的定远营放在左翼,处在一处稍稍隆起的小山坡上,背东面西,在地利上占着优势,在作战的时候不会受到阳光的影响,并且全军仅有的二十门火炮全在他手里,沿着山坡前沿一字排开。

    状元军的右翼是方国安的怀远营,这营人马平时的训练都是行动快捷的穿插作战为目标,全军八千余人,由火器兵,长弓兵,长枪兵,大刀兵构成,依山就势,层层结阵,像一蛇蛰伏的毒蛇一般,对张文涣虎视眈眈。

    王岚平自领风字营的三千轻骑压后,以便能随时接应和支援各营。

    以状元军的结阵方式来看,一眼就能看得出,王岚平采取一种相对保守的阵式,进可攻退可守,这与他一向主张先后制人的作风有些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还有扬州城让他有所顾虑,万一扬州不支,他也能随时前去支援,所以,他不能让全军都陷入混战的境地,这才有了这种结硬阵,不求破敌,但求不败的想法。

    如果扬州真势急,他可以从容从战场上抽走任何一营,因为他的中军是以三千轻骑组成,行动能力特别强,能随时补上抽走这营的阵地空缺。

    四营人马分别处在四座山坡,严阵以待,各营主将都时时在盯着王岚平的中军令旗。

    再看张文涣的清军阵营。三千重步兵为前锋,七千轻步兵殿后,左右两翼各由五千满八旗的轻旗兵压阵,这就是典型的攻击阵型。也是当年成吉思汗东征西讨贯用的战术。

    这种战术也反复被历朝名将所采用,屡试不爽,那就是中间开花,两翼包抄,以中军泰山压顶之势去猛攻对方中军主将大旗。而只要对方中军抵挡不住,必从两翼抽调兵力支援中军,如此一来,阵脚必乱,那两翼的骑兵再突然杀出,将对方完全包围起来,一战而定。

    不过此种战术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战场地型的要求特别高,必需足够开阔,能让骑兵纵横驰骋。来去自如。

    而此时的两军阵前,张文涣不占地利,因为王岚平素知八旗兵善骑射,所以在选择营地时,特意选了个地势不平,且自己有明显的居高临下的优势的地型,只要清军主动进攻,就必然要越过周层高低轻伏的地型,而减缓骑兵的冲击力和大大消耗战马的力气。

    张文涣以一字长蛇阵排开,擂着隆隆的战鼓声。徐徐朝状元军逼近,直到两军相隔近两里开外处,才停止前进,因为再往前就进入了明军火炮的射程之内了。

    王岚平望着清军潮水一般的涌来。不禁一笑,以马鞭指着清军的中军大旗对哨骑营千总宋大力道,“大力,你看,这个张文涣是在找死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