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关公战秦琼?可,你是秦琼吗?-《唐冢》


    第(2/3)页

      而这位好人就是老师刚才说的董延光,原为右武威将军,一辈子没出过京城,兵书大概看了不少,但战场是真心没上过……

      这消息前两天许辰刚得到,是派去西域的宋清借助彭泽之前布下的商路传回来的,此刻听老师提了下名字,大致就明白什么事了。

      这董延光打仗不行,玩政治倒是一把好手!

      关于太子起事以及随后原本远在汉阳的王忠嗣突然西去石堡城的内幕多少知道一点,了解到王忠嗣和皇帝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于是为了推卸此次战败的责任,就首先上书参了王忠嗣一本。

      董延光奏书中所写,将此战失败皆归咎于王忠嗣身上。董延光罗列了王忠嗣的几大罪状:其一,王忠嗣不遵圣旨,迟迟不接济粮草,遂使董军处于半饥饿状态之中;其二,王忠嗣不肯拨出军资定赏格,所谓“重赏之下定有勇夫”,因赏格不行,交战时兵士不肯奋勇上前;其三,王忠嗣有妒忌之心,处处设限,譬如董军不明地理,王忠嗣竟然不肯出引路之人,更不用说交战时予以援手了。

      话说得很绝,估计也有试探皇帝底线的意思在里面。

      原本军国大事为社稷之重,但奈何李隆基在军方的影响力实在太低,将门世家掌握的兵马几乎相当于各家私军,募兵制改革虽然进行了十几年,也培养出了几十万的可用之兵,奈何原本深信不疑的王忠嗣却和太子不清不楚,这让李隆基难免有种养了只白眼狼的感觉。

      拿下石堡城在以前只是为了彰显军功,可到了现在却成了剜去身上腐肉的一把尖刀,夸耀武功的心思一下子就淡了许多。

      当初联系将门世家,让他们分别派人西去未必就没有借机削弱各家实力的想法,但更主要的作用还是为了让这帮家伙在接下来的清洗中保持沉默。

      可要顺利完成政治上的清洗又不得不和某一部分世家豪门谈判、妥协。

      想想,一肚子窝囊气的李隆基就恨不得把所有的世家豪门统统消灭干净!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今才刚刚开战,一切尚未可知,臣觉得还是再看看吧……”这时兼领兵部的左相陈.希烈开口了,大致揣摩了一下李隆基的心思,建议道:“但毕竟战败,一道申斥是免不了的,责令前线将领将功补过吧!”

      李隆基听了,微微点头,当务之急是先完成对朝堂的清洗,重新拿回对政局的掌控,到时即便军队数量少了,也能利用朝堂的力量重新把将门世家打压下去。

      平衡和稳定才是李隆基最在乎的东西。

      也就这样,大朝会的第一个议题被轻飘飘带过去了,由此更像一个信号,众臣纷纷飞快结束所有关于军国大事的讨论,转而将全部的心神投入到即将展开的血肉搏杀中。

      毕竟哪怕建议再好,要是下朝之后没了官身,一切都显得滑稽了不是?

      首先是御史中丞吉温递上来的左骁卫兵曹柳勛状告东宫赞善大夫杜有邻谋逆的折子。

      杜有邻就在金殿上,一听告辩便起身而出,跪倒在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看了看坐在御座左下方的太子李亨一眼,见其毫无动静,便示意吉温继续说下去。

      “启禀圣上,按例该将二人停职,交由大理寺审查……”吉温自然知道手上这道所谓的告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里面的台词基本上都是他手把手教柳勛写上去了,否则那个只知道喝酒的军汉,哪里写得出这么有深度的告辩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