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两难-《唐冢》


    第(2/3)页

    王忠嗣这里自然也有京城的路子,这种事关河西军的情报没理由会漏掉,何况又是在如今这样微妙的局势下。

    “安禄山是圣上的人,而我……呵呵,已经和太子分不开了!”王忠嗣苦笑摇头。

    “那……那这都是圣上的意思?”韩稚涩声道。

    “谁的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就像你说的,心里那道坎儿过不去圣上就不得不多留几道后手……”

    安禄山的目的说来很简单,只为壮大自身实力,长安城里的局势很难说他不清楚,向河西军借兵这一招算是投石问路,看看京里的反应。

    而如今李隆基却将这封奏章压下不明发,其中的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

    京城附近的禁军多为将门世家所把持,李隆基真正能够掌控的军队只有高力士亲自训练的一支羽林军,人数不过一万两千人,尽管无一缺额,装备也是顶尖的,然而自创立之后便从未真正见过血,战力如何,谁都不敢保证。

    之前倒也还好,只有外患没有内忧,只要军队肯听自己的,能打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身为皇帝,也不可能亲自领兵。

    对李隆基而言,大唐的军队被人渗透这也没办法的事,谁让自己先天不足呢!

    原本委托给李林甫的军事改革进行的也不错,要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再过个十几年,大唐的军队就将大变样,无论是战力还是对皇帝本人的忠诚。

    如此,即便死后,也能去祖宗面前夸耀几句。

    只是太子爆发的太突然了!

    不仅是皇帝,就是朝野上下谁都没做好准备。

    如今局势如此微妙,李隆基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总不能心甘情愿的把皇帝宝座拱手让出吧?

    将门世家里的那些老东西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且不说如今没打起来,就算长安城里真的打起来了,这帮老东西也能守着城门坐山观虎斗,只等金殿里的那把椅子有人坐上去之后再跑出来宣誓效忠。

    三十多年前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武瞾死了之后先是太平公主后是韦后,再有李隆基,乱了好几年,这帮将门世家除了个别实在脱不开关系的人家,余下的一个个只顾缩在自己的龟壳里不动弹,谁也不帮,哪边都不下注,就等着开牌后再来抱大腿。

    尽管恨得咬牙切齿,但无论是谁都只能和颜悦色的拉拢。

    这帮人家势力太深了!

    大唐还没建立,这些世家有的就存在了几百乃至上千年。

    在这些人眼里,一时的风光无两,远没有家族延续来的重要。

    为此,尽管这半年多里李隆基加大了拉拢的力度,但却实在不敢把赌注压在这帮人身上。

    李亨也是一样的!

    安禄山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又是番将,朝廷上下除了自己之外,他无法依靠任何人。

    至少,李隆基是这么想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