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书记下乡(1)-《生命门》


    第(2/3)页

    饭后,郭怀义把镰刀磨的明晃晃的,看上去很锋利。今天上午是一场收割大会战。男女老少齐出动,都集中在距水库最近的那块地里。这块地最大,小麦长势最好,是穆柯寨山庄吃白面的希望。在这农忙时节,学校放假,张寅也早早向地里赶。他刚到地里,尹书记一行人就来了。他心想:检查工作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原来,他们这次来不仅仅是检查工作,而是要参加劳动。他们的到来,立即掀起了劳动**,大家的心情都很振奋,个个摩拳擦掌,一显身手。此时,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尹书记也和大家一样,手拿镰刀,头戴一顶崭新的草帽,脖子上搭一毛巾。张寅也在其中,大家的冲劲儿不言自明。

    割麦开始了。刚开始都在一条平行线上,一会儿就拉开了距离。割麦子是张寅的弱项。手拿明晃晃的镰刀,也不知道是方法不对,还是他的镰刀就是钝。郭兰平的手小,本来就握不住多少麦秆儿,但仅有的那点,他几下子都割不下来。他心里很着急,他也想在尹书记面前表现表现,割在最前面。但他越着急,手越没有把握,力量越集中不起来,越割不下来。每割一小把儿,不知道砍多少次,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刚开始就如此。时间不长,张寅和郭兰平的手就感觉没劲儿了,腰也酸,胡乱的砍几下,直一下腰,一会儿大伙儿就把他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郭敬明来得晚,就在张寅和郭兰平的后面开镰。他每割一下麦子,就出呲的一声。他割麦子不慌不忙,动作娴熟,度很快。只听:“呲、呲、呲……”一声接一声,声声清晰,刺激着张寅和郭兰平的心。不一会儿就追上了他们。张寅和郭兰平试图维持与郭敬明并肩前进,但无论怎样努力,还是很快被郭敬明甩在身后。郭兰平真羡慕他啊!后来,郭兰平到县城上学。有一次,学校组织他们帮石庄抢收小麦。他想:我要是有郭敬明的割麦子水平,那该多好啊!遥遥领先于老师和其他同学,赢得一片喝彩,那该多风光啊!

    郭兰平的姐姐郭兰英也过了张寅和郭兰平,她和郭敬明割的快慢差不多,仅次于大人们。她过张寅时,看到张寅割麦子的受罪劲儿,笨劲儿,觉得很丢人,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张寅就火:

    “就你这儿干手,连孩子老婆也养不起!”张寅只管按自己的方式割,也不理她。郭兰平的母亲也过了张寅和郭兰平。她比张寅和郭兰平快一点,但是赶不上郭敬明和郭兰英。张寅和郭兰平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追上郭兰平的母亲。唉,今天真是太丢人了!

    通常是三人放一趟麦子,中间一个冲在前面开垄。他放第一把麦子,左右两边的人放第二把。一般人不敢居中间。敢往中间站的,那都是割麦子高手,必须保证两边的人放展度也追不上。并且能轻松的占据领先的位置。张寅在最后面,却有机会看到这难得一见的劳动场面:尹书记、郭怀学和郭怀义等在中间开垄。他们犹如三架战机并驾齐驱,难分伯仲。他们每人身后都有左右两人紧紧追随,犹如第二梯队,保持几乎不变的距离。所以,开垄的他们也不敢懈怠,否则便被追上。

    就这样,尹书记他们一直坚持到把这块地割完。他那纯熟的割麦技术、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吃苦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张寅。他做梦都想不到,像他这样当官的,竟然能和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壮劳力一决高下,他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铁的事实就在眼前。现在,尹书记已去世多年,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当今社会,人情很冷。干群缺乏沟通和理解。群众办事深感手无缚鸡之力。正如李白描述的那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张寅在盼望和高声呼唤像尹书记那样的父母官。他从群众里来,又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老支书张廷路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笑盈盈的,平易近人。他思维敏捷,处理事情果断坚决。在各村支书当中是赫赫有名的。他对**无限忠诚,他的故事至今仍在传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