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税制改革-《改造唐朝》
第(2/3)页
刘昊坐了下来对李鸿说道:“其实很简单,用好人就行了。当皇帝是管着百官,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你只要保证自己手下的官员都有能力,都忠心,但是不是铁板一块,这就够了。关于民生百姓和军事这些问题,自然有官员和将军们管着。其实你也可以组建内阁制。”
李鸿听了一怔:“姑父,什么叫内阁制?”
刘昊笑了笑说道:“就是让几个其实不怎么对付的官员组合在一起,让他们管理百官,你就管着他们就是了。内阁制的官员本身没有什么权力,只有几个人共同签字的决定才能通过,这样的话,能避免一些官员有私心。还能杜绝一人计短的弊端。只是这件事不好做,官员改革历朝历代都是很难的,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
李鸿点点头:“这个某知道,只是难归难,只有有利于我大唐的统治,这件事就要办。”
内阁制确实好,起码在后世还有这种制度的出现,但是很多国家都进一步升格为了君主立宪制,皇权完全成了象征意义,摆设一般的存在。假如李鸿知道了内阁制会展成这样,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这么热心想要试试。
刘昊接着说道:“想要朝廷稳固,就必须让百姓有饭吃。假如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再强大的王朝也会没落,因为一个王朝,百姓才是根基。所以建议朝廷的税拆分开来,对待种地的农人,提倡轻傜薄赋,开荒种田的还要嘉奖。把农人的苛捐杂税降下来,把商税革一下,鼓励经商,鼓励展贸易。”
李鸿一怔:“两税制?”
刘昊好奇的看着他:“现在就有这么提法了么?”
李鸿点点头:“大概是这个样子,不过父皇没同意,说是自古商人轻贱,不能给他们太高的地位。而且商人重利轻义,不能提倡。”
刘昊撇撇嘴:“我就是个商人,我重利轻义了么?”
李鸿咂咂嘴:“有点吧。”
刘昊气绝,这他娘的算什么话。他反问道:“子贡也是商人,他重利轻义了么?”
李鸿不说话了。
刘昊说道:“商人见利忘义这种事情,是要靠朝廷引导的。其实重利轻义的事情,仅仅出自商人中么?现在朝中的那些王公贵族,哪个不是喜欢喊口号,为了朝廷不惜一切,但是洛阳修路建设,哪个官员捐钱捐物了?那些捐钱的哪个不是你口中的见利忘义之人?身为太子,本身你的支持者就不多,所以能拉拢一批商人为你呐喊助威,总是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