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恨天夺我四十年-《改造唐朝》


    第(2/3)页

    张说也是心里苦。那些文人虽然为了名气啥都干的,但是李隆基这么一说,肯定会有有心人在私底下串联,抵制自己招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给自己使绊子也好,抵制军校崛起也好,最先倒霉的还是自己。

    这时候第三排一个瘦瘦的重臣站起来对李隆基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先不说那些文人士子愿不愿意,就算有人来军校怎么安排?跟着训练他们肯定不行,但是身在军校,光一个教习的身份显然又压不住军校中的学员。所以臣劝陛下三思,此事可从长再议。”

    刘昊扭脸看着这人,这是谁?居然这么大的胆子顶撞李隆基。不怕革职么?

    李隆基看着这人冷冷说道:“张九龄,那你说朕该怎么办?”

    张九龄?

    刘昊有点懵了,他上下打量着张九龄,眼神中多了几分崇拜。

    张九龄号称大唐最后一位贤相,敢于直言纳谏,与魏征是同一类人。认死理,不懂变通。就拿刚才来说,你等陛下气消了再说效果不是更好么?偏偏他赶在李隆基火气更大的时候说话。这不是打脸么?相对于张九龄,张说和萧嵩就聪明了许多,两人都是静静的坐着,根本不理其他人说话。

    刘昊站起身来打圆场:“陛下,臣有个办法,能让军校迅有一批读书人组成的军队。或者可以说是招一批参谋。但是这个办法,若是传出去,怕是很多人会对我军方进行攻伐,而且若是投军的文人过多,还会影响战斗力,所以这个方法一直没说。”

    李隆基一听愣了,整个教室的朝臣全都抬起了头。刚才张九龄还说此事难办,张说虽然没说话,但是一脸的苦相也说明了此事不易。这转眼功夫,刘昊居然说怕投军的文人太多,这不是开玩笑么?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刘昊,等着他出丑。高适和吕岳也是一脸担心的看着他,生怕刘昊说什么大话。特别是高适,他也是混在文人圈子的,知道那些人的尿性。门口的李松已经站进了教室,他等着刘昊再次给自己个惊喜。

    李隆基一脸不信的看着刘昊:“说吧,正好朝臣都在,行不行都能得到验证。”

    刘昊拱了拱手:“这是一歌的歌词,但是臣不会唱,我还是写出来吧。诸位都看看。”

    说完刘昊上了讲台,开始擦黑板。

    台下的李瑁已经开始笑了,他知道刘昊的歌词,全都是情啊爱啊之类的。假如靠一歌吸引书生投军的话,也太看不起那些十年寒窗的读书人了。其他了解刘昊的人也是一脸的失望。但是不一会儿,他们双眼都瞪大了。

    刘昊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起来。当年上学的时候学校推广过三笔字,刘昊的粉笔字完全拿得出手。只见他写的是: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