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日,就有一个教书先生被抓了起来,很多学生都跑去了县衙闹事。 官吏本可以劝学生回去,重新审判,可是官吏知道皇帝重视此事,想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自己,便用最强硬的态度将学生撵了出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抗。 这么一来二往,之前好不容易压下去的流言蜚语立即像火山喷一样重新涌了出来,而且比之前更甚。 朝堂上,皇帝的案桌上全是关于此事的奏折,大臣们的启奏也全是流言的事,还有不少百姓想要闯进皇宫,找三皇叔要个说法。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太子大怒,猛地将所有的奏折推到了地上,连同雕刻着金龙的玉玺都扔到了地上。 群臣慌忙跪在地上,方公公更是第一时间心惊肉跳地抱住了玉玺,看到玉玺安然无恙地躺在自己怀里,这才狠狠松了口气。 他将玉玺放回原位,劝道:“皇上消消气,此事定然还有回旋的余地!” 太子猛地拽起吏部侍郎的官帽扔在地上道:“朕有这些个庸臣,还有什么回旋余地?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实在是太无用了!” 吏部侍郎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请罪,他虽然嘴里说着皇上饶命,心里却是不怎么服气的。 皇帝这旨意本来就有错,辟谣的第一步应该是拿出证据证明谣言是假的,可皇帝却是先重重地惩罚了议论者,还奖励告密者。 这就必然会导致很多人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或者是除去自己的眼中钉而抱团诬陷他人,这样的圣旨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让皇帝和三皇叔流失民心。 可皇帝纵然有错,他的出点是好的,而且他到底是皇帝,谁敢说他不对?所以礼部侍郎只能跪在地上背黑锅。 太子了好一阵牢骚之后才冷静了下来道:“现在事情闹到如此地步,百姓们怨声四起,你们预备如何?可有解决的良策?” 这就是给大臣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了! 吏部侍郎立即道:“启禀皇上,罪臣有一计策!造谣者说凌皇是守陵人之子,而非皇室血脉,若是我们能够找到守陵人,此事便真相大白了!” 太子点了点头,他正要说话,外面跑进了一个小太监道:“启禀皇上,神武门来报,有一个自称是守陵人的中年男子在外求见,说有要事要禀告给皇上!” “说曹操曹操就到?”太子奇怪地看向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摇头道:“皇上,没有皇上的圣旨,罪臣怎么敢去皇陵调查?此人突然出现,定然有问题,万望皇上小心为好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