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宝太监来了-《永乐群侠传》


    第(2/3)页

    “战船二百七十艘,士卒两万五千人,各级将校八十名,另有杂役人等一千零二十八人,白银五十万两,所需日用物资也已齐备。”郑和一点不落的据实回禀道。

    “两万多精锐士卒,八十名能征惯战的将校,你却只带了五十万两白银?”道衍问道。

    郑和道:“正是,现在靖难之役刚过,多地满目疮痍,应天府更是百废待兴,百姓流离失所者颇多,又加上黄河连年水涝,国家正是用钱之际,所以......”

    “所以你就自作聪明,想当然的替主分忧,认为少带些钱财可以让国家兴盛,百姓富康?”道衍突然厉声打断了郑和的话。

    “不......不,师傅,徒儿我......”郑和不明白师傅为何会突然怒,惶恐于地、颤栗不已,额头斗大的汗珠瞬间滴落下来。

    “你知道为何咱们师徒二人,一个和尚,一个宦官,却受到了皇上如此的宠信?我自不必说,连你也有了这出海寻找建文帝的大事所遣。”道衍的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些。

    “徒......徒弟愚钝,请师傅赐教。”郑和诺诺道。

    道衍叹了口气:“这原因就在我们的身份之中。一个和尚是无欲无求的,就算有所求,又怎能被庙堂所容?而一个宦官就更是如此。成祖信任我们,正在于我们都不可能威胁他的统治,我们是地地道道替主分忧的奴才。”

    郑和虽然心中知道自己是个宦官,但一时仍不愿意接受师傅的观点。

    “你是不是觉得我说的于理不通?”道衍目光冷峻地盯着郑和。

    郑和略微抬起头看看道衍,不敢言语。

    “皇上其实也是希望我们有所求的,但这种有所求,必须恰恰能体现我们的无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明哲保身,在这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自古伴君如伴虎,多少人就是因为临了参不透这个道理,枉自送了性命。”道衍道。

    “徒儿......徒儿还是不明白。”郑和对道衍的话更加不解。

    “你听过萧何的故事没有?”道衍问郑和。

    “萧何乃大汉开国元勋,自古就有萧规曹随之美誉,徒儿自是听过一些的。”郑和回禀道。

    “那你可听说过,一次汉高祖出征,萧何监国。汉高祖在外对萧何疑心陡起,萧何闻风十分惶恐,问计于张良,张良让萧何置办田宅,广搜钱财,整日享乐。”道衍说道。

    “竟有此事?”郑和却是没有听说过。

    “不错,萧何一开始也颇为不解,但还是照着张子房的话做了,一时间民怨鼎沸,朝野之中的弹劾举报文书如雪片般投到在外的汉高祖营长之中。但汉高祖看后却是大为高兴,因为他知道一个贪财的萧何,是不会有什么野心的,也就更不会对他的统治造成任何的威胁。”道衍缓缓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