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入神乐观-《永乐群侠传》
第(2/3)页
“疯婆娘,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你那孩子早不知死于何处了,你又何必再想呢?”方玉柏坏笑道。
此言一出,只见花娘脸上为之变色,浑身战栗,口不能言,只是呆立在原地,不住摇头。胡三笑见此情形,勃然大怒,手握卜字铁戟,猛然向方玉柏刺去,口中喊道:“你这狗才,辱我娘子,看我跟你拼了!”
但见电光火石般一闪,不出十个回合,铁戟被崩出数仗。方玉柏身形晃动,折扇轻抚,一道血印立刻出现在胡三笑的左脸上,胡三笑大吃一惊,连忙变招应敌,但耳轮中只听方玉柏说声“着”,自己身体仿佛不听了使唤,陡然间腾空而起,然后只觉腹部被猛烈重击,顿时瘫倒在地,再也难以站起。
此时花娘仿佛对眼前之事视而不见,愣愣地方玉柏看了一眼,又朝地上已经因为疼痛而五官扭曲的胡三笑看了一眼,径自回身离去了,口中仍然是念念道:“嬴儿,你究竟在哪里呀?在哪里.....”
“像你这种废物竟然也能位列雀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方玉柏没再去理睬花娘,而是冷冷地对胡三笑说道。这时,牛岑在旁边推了一下方玉柏道:“我说老方,老大叫我们来,不是为了收拾姓胡的啊。”
“胡三笑,看在老大的份上,我今天不与你计较,老大给我们十天时间,让我等务必找出朱允炆,现在除了付海与庄烈臣以外,所有的一品阁武士都出动了,老天瞎眼,抓阄抓到与你们一起,算我倒霉,但我可不想让别人得了头功。”方玉柏道。
胡三笑挣扎着坐起身来,心道我决不能透露出刚让朱允炆从我手底下溜走的事情,否则他必报燕王得知,想到此于是笑道:“那我等就都要倚靠方大人了。”
方玉柏哼了一声,衣袖一甩,迈步离去,没走出多远,回头对牛岑道:“你这痴才听着,第一,老大的命令不用你老来提醒我,我的记性比你强万倍。”
“那第二呢?”牛岑痴痴地问道。
“第二你年纪比我都大,别再叫我老方!”方玉柏说罢转身离去,再也没有看身后的俩人。
却说建文帝一行五人等船靠岸,迈步而上,进入了竹林之中。此处地势起伏,越走越是高处,众人都未曾想到这石门坎竟然是如此一般妙处,若不是正值逃亡之际,真是个游玩的绝佳所在。正在行走间,一只鸟儿从众人头上飞过,但见头簇冠羽,黑蓝色羽毛相间,煞是好看。
“此禽何名?朕未曾见过。”建文帝问道。
众人皆是摇头,唯独王钺却认得此鸟,上前奏道:“禀陛下,此鸟老奴年轻时却是见过。若所记不差,此鸟因毛色华美,形似绶带,故取名寿带,一者谐音,二来寓意带来吉祥福寿。此鸟最是能捕害虫,却极怕人,所以多隐没于山林之中,不为常见。”
“寿带,带寿,多么吉祥的名字啊,可惜不知我等,寿又有几何。”建文帝自语道。
“陛下勿忧,今日逃难之际得见此鸟,正是带来福寿之意,想是陛下吉人天相,特以此鸟预示。”程济宽慰道。
“但愿如此”建文帝道。
一行众人边走边看,但见绿竹随风摇曳,虽然已是深夜,但仍可见林中斑驳灯火,想必是天堂村居所在,再往前行,松荫夹道,一座精致的道观就在不远处矗立着,想必就是那神乐观。
程济紧迈几步,来到建文帝身前叩道:“陛下,虽说希直荐我等前来神乐观避难,但如今风云已变,人心叵测,我等切勿早早露了身份,不如就依着剃度的样子,我等称陛下为应文和尚如何?”
“卿所虑极是,但你等却要如何去说?僧俗混在一处,岂不是更易招来猜忌?”建文帝道。
“这却不妨,我等出来之时,所穿衣服已经是庶民模样,陛下可说自己是应天府明因寺和尚,因寺庙年久失修,特受方丈所遣,带着工匠伐取竹木以做修缮之材,道路不熟,一时迷路走到此间,我等就扮作陛下请来的工匠即可。”程济道。
建文帝点头应允,于是众人商定,建文帝即扮作应文和尚,众人皆取姓互相称谓即可。
等到众人来到近前,才将此道观看的分明,但见一块牌匾竖立于大门正上方,上书“神乐观”字样,落款不是别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牌匾下方大门两侧的立柱之上,左侧写着“往无不达结友人”,右侧则书“交无不接敬神仙”。
道观因远离闹市,又在这寂静夜色之下,显得格外静谧。建文帝看罢自嘲道:“唐时常建曾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如今我等却是深夜入古观,晚月映山林了。”
魏冕在侧道:“看此情形,燕军尚未到过此处,不过我等也不可大意才是。”
建文帝点头,随后迈步走上台阶,众人紧随其后,但见大门敞开,如此深夜竟然无人锁门,甚是奇怪。
踏步入院,才见这神乐观虽然观门不大,但里面原来是别有一番景象,偌大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祭坛,分别书着“大祀坛”、“山川坛”字样。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极敬神佛,此处道观就是修建用来祭祀真武大帝所用,所以祭祀之物,格外精致富丽。如今深夜到此,众人更觉肃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