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抢占先机-《大宋之权倾天下》


    第(2/3)页

    吴熙正色的说道。

    “唉,麻烦熙哥儿了,我这……”

    “什么都不要说了,我家里比较自由,上班时间不固定,不会打扰到你的生活的。”

    牛婶不知道自己上辈子究竟做了什么好事,尽然会得到一位公子哥的垂青,这样的主子很难找,恐怕整个天下不会有第二家。

    如果自己再不识抬举的话,会寒了人家的一片好意。

    于是泪眼婆娑的点了点头。

    吴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转身逃也似的跑开了,二狗子把礼物搬进了家里,追了上去。

    一口气跑出了城,来到了无定河的岸边,大声的嚎了一嗓子,才算好点。

    看着潺潺涓流,心情才慢慢的平复。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让人心情快速的好起来。

    这几天经历的太多,是自己古道热肠,还是天生就见不得苦难,说好的要变成狼呢?

    人要活的有血有肉才是人,红着眼睛吃人的那是畜生,看开了就好,以后还是少堆积苦难,容易得上忧郁症,这个时代可没有心理医生解答你的困惑。

    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活跃的时代,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有文人的身影,而且都任职一把手。

    说到底,还是皇帝对武人的不信任造成的。

    太祖皇帝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后,就对武将有一种莫名的抵触,直接导致整个宋朝都是在压制武将。

    所以看上去就比较文弱,制度的形成上也就相对比较宽松。

    刑不上大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就算是犯下了滔天的罪责,顶多流放而已,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大起大落的太快,禁不起摔打,结局都不是很好。

    所以文人一只把持着朝政,武将的发言权被剥夺的干干净净。

    就算是上朝,大多都是在打瞌睡,那些治天下的策略,不是一个粗鲁的武将能结局的了的。

    武将只管上阵杀敌就是了。

    可是最近在朝堂上明显有了另外一种风气,那就是武将不断的在民间发展人才,企图颠覆由文人把持朝政的现状,他们要话语权。

    “听说边境的嗣武城发生了乱子,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发动的,嵇仲兄,你怎么看?”

    “彝叔兄雄才大略,又是你的治下,老夫不敢妄加评论。”

    说话的两位就是顶顶有名的张叔夜和种师道。

    古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叫别人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要不然人家会说你很没有文化,还有侮辱人的嫌疑,分分钟会和你拼命。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吕伯奢在愤懑之际也只说,孟德怎么样,孟德怎么样,而不是曹操老贼,可见古人的生活习惯是多么的严谨。

    “虞候回报,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都活的很好,那小子度嗣武城彻彻底底的来了一次大洗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作为京兆府的知府,种师道对于下辖的治所比较勤勉,事无巨细,对于吴熙这个人,从出现之初,早有密探汇报了此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