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一年春节-《三国之赤色黎明》
第(2/3)页
不过村民外出的时候,看到自己亲笔写下的这四个字,心里却也充满了喜悦。
新年到了,按说现在便是180年的2月份左右,距离黄巾起义还有4年的时间。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李煜才意识到,史书所言应该是农历,他却一直将其当成公历,难怪以前读到历史的时候,总有些不适应。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既然来了,那天下估计也不会再有公历了。从今往后,华夏的农历便是世界的公历,或许这也意味着华夏的真正崛起吧?想想现代,新一代越来越少人知道农历,会看农历,李煜觉得这是华夏的悲哀这才是我们华夏自己的历法啊!
新年和后世不太一样,在那些世家大族那边,真的是十几天都不出门的,直至元宵散年之后才开始出门。
百姓家过得苦,只能坚持到初三,初四就要出门打柴或者做别的,否则过完年铁定断炊。山民就更不必说,就算初一也没办法待在家里,山里那么多的豺狼虎豹,稍有不慎村子就要要遭灾了。
不过和普通百姓比起来,山民也有当山民的好处,那就是肉食倒是不缺。秋天储存下来的熏肉腌肉什么的多得是,甚至时不时还能猎杀到一些犀牛和大象之类的大型动物加餐。
象拔据说应该是象鼻鱼,后人更多以为是象鼻。真正的象鼻,李煜近期倒是吃过一次,许是肉质太老,或烹饪的办法太过单调,味道自然不怎么样,就算烤起来也不好吃。
也别指望有铁锅,铁料永远都是山民最大的痛。没有铁锅,炒菜什么的自然无从说起。
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好处,那就是没有什么自然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亚洲象在南方并不少见,甚至犀牛也是。不去猎杀它们,它们就会危害到山民的安全。故而只要遇到,基本上都是直接猎杀的。
别人忙成这样,李煜自然也是没办法幸免。不过他却是开了一个新的头,那就是发压岁钱。他的那些小学生们,都发了两文到五文不等作为压岁钱。
学生们得了好处,也是有样学样回去找父母要压岁钱,说是老师就给过,还把用红绳绑起来的压岁钱拿出来给他们看。
山民们以前不知道这个规矩,也不知道是李煜独创,于是翻了翻,却也找不出几个铜钱。毕竟他们要铜钱也没什么用处,所有的东西都是统一拿下山去交易,他们几乎不留铜钱在手里。
最后索性这几个铜板也收了起来,说是下次赶集再给他们带好吃的,这才忽悠了过去。
元宵节那天,李煜倒是想要吃点汤圆,只可惜手头没有糯米,也没有芝麻。声望超市里面倒是有出售,每包30声望点。似乎是包汤圆的技术这个时代没有的关系,这才提价了。
只是就算兑换出来,怎么解释这玩意的来源也是个麻烦,索性也跟着大家不吃了!
随着元宵节过去,他的声望值也累积到了30755点。不过他已经有了想法,打算给祖郎买一套嵌铁皮甲和一把好一点的朴刀,预算大概是2万点声望值。环首刀是近战用的玩意,若要玩马战到底还是要把朴刀玩溜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