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暗战与治理-《汉末苍天》


    第(2/3)页

    他讥讽之中,也不无焦急和艳羡,毕竟袁术在诸侯中如今情况算是最好的,一个南阳郡,人口和富庶程度几乎抵得上别处一个州了,而他袁绍却还是一事无成。

    袁绍看向下首低头的许攸:“子远,吾等欲扶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吾先前命你派人告知刘虞,已有两月,却不知刘虞其意如何?”

    许攸摇头叹道:“刘虞人虽忠厚,却不肯做天子,吾实不料世间竟有如此迂腐之人,万乘之尊便在眼前,却弃之如履!着实可悲可叹!”

    袁绍皱起眉头,徘徊起来。

    一旁的逢纪急忙道:“主公,刘虞既不肯应,为今之计,莫不如暗中将扶立刘虞之事嫁祸于韩馥,而后主公以大义之名击之,正好夺取冀州。”

    袁绍眼神闪烁起来,颇有些心动。

    许攸开口道:“此事韩馥知,刘虞知,袁术知,若主公以此为由,一旦传出,恐自坏名声,如此成事更难矣。”

    许攸的话,尤其是那句“袁术知”令袁绍身躯一震,随即断然道:“此计不可行,还是以扶立刘虞为好。”

    他沉吟了一下,吩咐道:“许攸,你亲往幽州游说刘虞,只说董卓挟持伪帝,汉室难存,让刘虞以汉室为重,登基称帝。”

    又看向淳于琼:“淳于琼,你前往南阳面见吾弟公路,便说董卓扶立伪帝,关西世家谄媚依附,若待些时日,恐我关东世家难以复起,况且有家叔之仇待报,若我等拥立刘虞为天子,必可成就大事,岂可迟疑不决!”

    袁绍又向逢纪吩咐:“逢纪,你前往陈留去见孟德。若是能拉拢了张邈诸人更好,刘虞不愿为帝,不愿为大汉尽忠,我等便迫他为帝!”

    ……

    九月,河东郡盐池。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南风徐徐吹来。

    姬平、唐婉、阴沐月、崔钧、各大世家和近万名盐工聚集在这里,一起看着盐池之外,一道淙淙清水顺着水渠经过。

    水渠南边不远处就是一处盐畦。

    各处或在打仗,或在明争暗斗,而姬平依旧是搞民生。

    这条水渠里流淌的是从安邑引来的一条小溪,来验证姬平对于“雨水盐”奥秘的猜测。

    盐畦里是第四畦卤水。卤水已经开始泛出盐花,正处在结晶生盐的关头。

    水渠和盐畦之间以三条小渠相连,正好对应盐畦三个入水口,开辟三条小渠和三个入水口是为了淡水和卤水的均匀交汇。

    因为下雨时,雨水与卤水属于最均匀的交汇。如今他们只能极力模仿这种形式了,姬平周密的思虑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而相连的小渠中有干净的石子和布团,也是姬平的想法,是为了过滤溪水中的杂质,保证淡水的洁净。

    “引水!”

    随着姬平一声令下,水渠南侧三个出水口同时打开,渠中溪水顺着三道小渠淙淙流向盐畦。

    那个经验丰富的老盐工带着四五个盐工,站在盐畦三个入水口和盐畦正中的卤水里。他们的手都在水中摩挲着,紧张又期待的看着溪水缓缓流来。

    这也是姬平的吩咐,他认为卤水和淡水的混合制盐。必定有一个最适合的比例,多了或少了都达不到效果,正如老盐工所说的,历来的“雨水盐”也要正好适量的雨水才能生出,暴雨和小雨都不行。

    姬平没有什么仪表,无法检测具体交汇之水的比例。他只能用一个笨办法,便是利用卤水和淡水质感的不同。让老盐工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盐工,在小水池中和水缸中铺上硝板反复尝试。最终几人都找到了同一种最适合的手感,才到这里尝试。

    随着溪水的流入,盐池中卤水本来结出的盐花又慢慢消失了,畦底本来结晶出的粗盐也再次溶解了。

    在无数人的注目下,时间慢慢过去,随着几个盐工一声呼喊“停水”,盐畦口上几个盐工急忙将入口堵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