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回说文王姬昌见中军帐后火光冲天,惊骇之下猛然惊醒,却是南柯一梦。姬昌正在惊疑,帐外打过三更,姬昌擦擦额上冷汗,勉强入睡。 到次日清早,文王设朝,群臣参见。姬昌说道:“寡人昨夜梦见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肋生双翅扑向中军帐,帐后又起火光,寡人一惊而醒。不知此梦主何吉凶?” 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报:“恭喜大王,此梦大吉!”姬昌问道:“爱卿何以知之?”散宜生说道:“昔日商高宗武丁夜梦飞熊,因此得傅说,拜为宰相,商朝因此中兴!大王夜梦白虎生双翅,其实乃是飞熊也。此梦主大王得栋梁之臣。又梦见火光冲天,我西岐位属西土,乃庚金之象。得火而炼金,更是西土大兴之兆!二象合在一处,便是大王当得一贤臣辅佐,大兴我西岐啊!” 文王姬昌听罢大喜,道:“既然天降贤良,兴旺西岐,寡人自当访贤。”即刻命人准备,安排相关事宜。 单说姜子牙自从离开朝歌,在磻溪隐居,每日诵读黄庭,修道练炁,法力日渐高深。 这一日晚间,姜子牙正在云床打坐,忽听嗤嗤轻响,若非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万难察觉。姜子牙微睁二目,见桌案上有两只松鼠,一黄一白。只见这两只松鼠身子站立,两条后腿站在案上,两条前腿像人的两只手臂一样,分作前后正在搬运他放在那里的桃木剑。姜子牙只是微微睁眼,这两只松鼠便有所警觉,停止一切动作,伏在案上,再无声息。 姜子牙觉察其异状,急忙闭上眼睛,心中暗暗惊异,心道:“看这两个孽畜的模样好像已经有些灵智,我在此打坐,它们竟敢出来盗宝?这数尺高的桌案,对人来说可谓轻而易举,可这两个小孽畜搬运桃木剑无异于登天之难。想要不惊动于我,难上加难。”一时好奇心起,运转神功,打开天眼,细细观瞧。 这两只松鼠伏在案上纹丝不动,等了好半晌,这才微微抬头,见姜子牙并无动作,却还是纹丝不动。又过了约有半个时辰,两只松鼠才缓缓起身,观察良久,黄鼠一抬前爪,跟白鼠打了个动作。 白鼠微一点头,两只前爪抱起桃木剑的前端。黄鼠也抱住剑柄,轻轻抬起,慢慢向桌边抬去。这一切都被姜子牙看在眼中,暗思:“我这柄桃木剑是昆仑桃园中千年桃树制成,南极师兄亲自为我祭炼过,分量比青铜所铸还重十二斤。常人想要举起还要费一些气力,这两个小孽畜好大的力量,竟毫不费力。不过这桌案高约四尺,你们四爪并用爬上来并不费事,可抬着这柄剑,看尔如何。” 思想之间,两只松鼠已经把桃木剑抬至桌边,抬着剑柄的黄鼠不再向前,前爪轮换把桃木剑送向桌外。直到把整柄剑送在半空小半,这才停下。但凡宝剑都是剑柄稍重,剑身较轻,将桃木剑小半伸出桌外,正好保持在平衡。 运送停止,黄鼠四爪并用从桌案另一侧爬下,片刻回来,前爪上抱着一根红绳。白鼠见状,轻轻抬起剑尖,黄鼠上前把红绳系在剑上。姜子牙暗想:“老夫这柄剑乃是仙家宝物,虽是桃木所制,其锋刃不逊金属刀剑,你这红绳只怕稍一用力便会折断。” 黄鼠把红绳系好,白鼠拉起绳子的另一头,微一颔首。黄鼠走上剑脊,慢慢走到悬空的一截,作势一跳,随即回到案上。宝剑被这一压之力,剑柄向下倾斜,慢慢滑落,逐渐加快。白鼠用力拉住红绳,绳子立时拉得笔直,却没有出现姜子牙想象的绳断剑落的那一幕。 白鼠究竟力气不大,吃不住宝剑下落的力道,被拖着滑行了一两寸的距离。黄鼠站在桌缘,见白鼠越滑越近,伸出前爪拉住绳子,减缓下滑的力道。又往前一两寸,剑身停住。黄鼠站在桌缘向下看了一眼,对着白鼠点了点头,慢慢松开绳子。剑身缓缓下滑,前行不到一寸,剑柄便已着地,一声微不可查的声响过去,绳子继续放落。 黄鼠从一侧滑下,来至剑身倾斜的地方,吱吱叫了一声,白鼠又放脱绳子。剑柄着地,剑身倾斜。黄鼠在下面沿着倾斜的方向,伸出前爪托住,身子不住向前跑。等到它跑到剑尖处,宝剑已经毫无声息的落在地面上。 白鼠也顺着桌腿滑下,黄鼠已经解下红绳,二鼠依旧一前一后抬起宝剑,往门外走去。 房门虚掩,二鼠不费什么劲便把宝剑抬到门外。黄鼠在前,正往外走,猛地撞上一物。黄鼠吓得差点把手里的剑柄扔在地上,抬起头来一看,姜子牙蹲在地上,笑眯眯地看着两只松鼠。 二鼠一见偷东西被失主当场拿住贼赃,吓得吱吱叫了两声,丢下宝剑,往墙角逃去。姜子牙哈哈一笑,双手快如闪电,一手一只把两只松鼠拿在手中。怕它们咬自己,手上已经暗运神功。 两只松鼠一被拿住,登时骨酥肉麻,吱吱乱叫。姜子牙笑道:“两个小贼,还叫唤什么?”黄鼠低低叫了几声,声不可闻。姜子牙把它拿在耳边,黄鼠又叫了几声,这次听得分明,它说:“不敢了,饶命。”姜子牙笑道:“未曾化作人形,却炼化喉中横骨,口吐人言。罢了,我放你们下来,但在我面前别想逃跑。”说着把它们放在地上。 二鼠一落地,后腿跪在地上,说道:“仙长饶命!”这次没有姜子牙法力禁锢,声音如常人一般,只是奶声奶气,好似七八岁的小孩。 姜子牙问道:“你们是什么来历,居然敢到此偷我的宝物?”他见二鼠奇异之处颇多,因此不愿仓促处置,想要问清原由。 黄鼠抱拳打躬,道:“我们本是兄妹,天生有寻宝探宝的本事。我们也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修炼,只是凭借本能寻到宝物,大概受到宝物的灵气滋养,便在天皇时期有了灵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