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私晤荀公达-《赵云》


    第(3/3)页

    显然在那个时候,荀攸就已经看出天下分崩、王权旁落乃大势所趋,而且还敢身体力行的要当齐桓晋文!

    应该说荀攸才是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思潮的奠基人。

    然而毕竟是年少轻狂,这孩子后来让董卓抓起来了。

    此时荀攸又表现出常人难及的明智与豁达,反正要死了,不如每天开开心心,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也真是他命大,恰好不久董卓被刺杀而死,他自己也就因此免罪。在此之后,《三国志》上有一句话触目惊心:

    “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

    大家都明白,这孩子见失去了当齐桓晋文的机会,便要跑到一个绝对保险的地方,随时准备割据自立。

    然而他最终成为别人的谋主,而不是自立门户,也是由于这种激进的性格。

    即便不是因为道路阻隔无法到达蜀郡,荀攸也终将被真正的领袖收服。

    不过,或许正是年轻时的这些变故,将中年的荀攸打磨成一个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优秀人才。

    在成为曹操的谋主之后,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对所有谋士评价中最完美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竟然敢说自己不忠于刘家,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当然,赵云不会因为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敢小觑天下人,现在的历史与自己熟知的早就偏离了方向,更不敢断言未来的走向。

    “或许是侄儿太敏感了,”荀攸叹了一口气:“其实,姑父,我荀家家世比起赵家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不······”

    这小子编不下去了,他想拉拢别人,突然发现家族拥有的一切在赵家面前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称道的,不过是颍川书院,现在连祭酒都跑去燕赵书院,还得意个毛啊。

    赵云一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