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鸿都门学的问题-《赵云》


    第(2/3)页

    “你多心了!”灵帝得意地一笑,心道,小样儿的,不给你说道说道,怕你今后继续做一些事情出来啊。

    朕知道无所谓,要是别人晓得了,拿你不法的证据来检举你,到时候让朕如何自处?

    “不管是甘宁还是周泰这些人,他们都是朕的子民。”灵帝侃侃而谈:“就是你大兄赵风麾下有泰山贼又如何?”

    赵云和赵孟父子,不再那么震撼。反正我们是带兵了,替你去打战,又没有谋反。

    好在灵帝也知道适可而止,他悠悠说道:“尽管你身边确实有一些才能之士帮助你,可你本人让朕更感兴趣。”

    “要知道,你哥哥赵风、赵巴他们先是在太学上课的,后来到了鸿都门学里面。惜乎,太学成了世家的工具!”

    刘宏不喜欢儒学,而喜欢书法、辞赋这些“旁门左道”。

    于是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向刘宏推荐了大量这样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中很多人品德不好。

    熹平六年,有数十个市井之徒,自称为汉桓帝刘志守孝达十年之久,是为“宣陵孝子”。

    刘宏得知,将这些人任命为郎中和太子舍人。七月,议郎蔡邕上书请求罢免这些人,刘宏折中处理,仅仅是将他们降职。

    光和元年二月,刘宏设置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

    实际上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而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

    刘宏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出任官至太守、刺史,入朝则官至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的人,如益州刺史郤俭、凉州刺史粱鹄。

    太学出来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

    其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

    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朕不甘啊,为何太学的人始终就压了鸿都门学一头?”刘宏犹自在倾诉:“子龙,设若你到了那里,可能改变这种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