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家族秘辛-《赵云》


    第(3/3)页

    “他是屠夫出身,”赵云回忆了下历史中的评价:“上位的原因是妹妹当了皇后,根基浅薄,找人帮衬在所难免。”

    “此人智不足而权有余,在京里为官,与宦官相容倒也罢了。”

    不能不说,外戚与宦官争权,是东汉王朝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谦并不会把子龙当一个孩子看待,现在连荀家人都在支持,不知道今后的支持力度有多大,肯定是认为这孩子是大才。

    哪怕闻名已久,初次见面,他也把重大事情与其相商。

    更何况真定赵家靠赵忠起家,在官场中上层并不是什么秘密。

    弟弟赵温亲近赵云,无论赵谦如何表态,身上难免会被打上赵忠的印迹。

    不要说弟弟,就是自己今天第一次见了这个族侄,都有些喜欢这孩子了。

    校场上行雷霆一击,击杀郡尉,压力虽然由自己来抗,不能不说这是全面掌权的一招好棋。

    赵家人已经商定来年二月初二,在真定祭祀赵氏始祖造父,整合赵家资源,相信今后赵家的崛起指日可待。

    那今后赵家的领军人物,铁定是面前这个面目略显稚嫩的少年。

    与赵忠搭上线,是真定赵家走得最好的第一步。

    看来不管是叔叔赵典还是弟弟赵温,都没有这孩子看得明白。

    要不然,益州赵家,至今都还是只在蜀郡打转,而真定赵家后来居上,产业早就遍布全国。

    士族表面上看不起商人,哪家背后没有商业网络?心照不宣罢了。

    不管自己等人与赵忠关系如何,大家身体里流的都是造父子孙的血液,外人一样会猜疑自己等人的立场。

    “子龙,日后你要团结所有族人,不要犯祖宗的错误。”赵谦循循善诱。

    “侄儿不明白!”赵云摇摇头:“能麻烦叔公说得具体些吗?”

    通过赵谦的讲述,子龙才明白为何曾经强大的赵国衰弱至斯,长平一战,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劲卒。

    赵家先祖,在赵武灵王时期,就开始了分裂。

    一部分人就是赵云的先祖,死抱着赵氏家传导引术不放,笃信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一部分人与儒家结合,在导引术中纳入儒家想法,认定天下可以用一种温和的手段取得。

    这些人的代表,就是赵括,也是历史上纸上谈兵的由来,那是赵谦等人的先祖。

    剩余一部分人,坚定执行赵武灵王的理论,为了强兵,无所不用其极,胡服骑射都敢提出来。

    汉初的赵充国,就是这类思想的继承人。在赵国灭亡以后,还迁移到少数民族集聚地。

    而这一代人的优秀代表,如今是凉州汉阳郡人赵融。

    在另外两支人看来,那是历史的倒退。

    胡人在中原大地的人眼里,不过是蛮夷,笑话,他们要是先进,怎么可能被赶到蛮荒之地,只能靠游牧为生?

    儒家的人,嘴皮子确实厉害,并在赵国朝堂上取得优势,才造成了赵国的衰败。

    春秋赵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在赵国的事情,不过是诸子百家争论的一个缩影而已。

    “请伯父放心,云一定不会重走祖先的老路。”赵云心里也唏嘘不已,再强大的帝国,瓦解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对了,子龙,起先在大堂上你好似说杜春与山贼勾结。”老爷子一脸坏笑:“也就是说,你已经剿灭过山贼?”

    要是输了还用说吗?肯定是尸骨无存。如今这孩子活蹦乱跳,显然胜利了。

    “当然!”赵云也不犹豫,把战斗的经过简要讲述一遍。

    “汝南还有不少这样的山贼,”赵谦把手头的宗卷丢了过来:“伯父就靠你了!”

    赵云一阵汗颜,仔细阅读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