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忙人-《九一之小作家》
第(2/3)页
杨子建笑道:“都是因为林老师全力支持,我们才能结成这样的硕果。其实我们都有自己想法,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平台,革命时代很多干部也都是青少年,不少团长师长也才十几岁呢!”
林老师摇头笑道:“平和时期哪能跟战争时期进行相比。”他又拿出和两份稿件道,“还有,你写《帮妈妈做烧麦》写的非常纯朴感人,我相信《儿童文学》一定会用的,可惜我对编辑不熟悉,不能帮你,只用稍加修改一下。《防空洞探险》我看是经典的少年探险小说,连我看了都不禁入迷,这篇我会以学校的名义亲自推荐给《中国校园文学》,同时,我将你发表的南塘游记报纸都剪了下来,复印了一份转寄给《中国校园文学》,增加你小说的份量。”
“谢谢老师。”杨子建感谢道。这些文章是投林老师所好写的,林老师果然开心了,他也松了口气,林老师待他不薄啊,写点正能量的作品,回报一下老师也是应该的。
林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步,杨子建就是将《三重门》写出来交给楚女。楚女朋友非常多,圈子非常大,有不少是出版界的,这本书不可能在杂志上发表,只能一步到位,进行出版。
南塘镇党委政府大楼。
鹭岛大学给许平凡打了电话,告诉他易教授明早就从鹭岛出发,明天中午就会抵达南剑火车站,要他做好接待工作。
易教授是研究历史、文学、美学、心理学的学者和作家,大器晚成,曾写过《文心雕龙》研究著作和艺术教育学专著。
许平凡书记想到和学者见面,怎么也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识和对南塘的了解,便取出一本厚厚的《南塘镇志》翻看,都是文言文和半文言文,他是鹭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当然看得懂,但里面绝大多数古迹介绍往往就几行字——
比如“云龙书院,在慧照庵左,明崇祯六年,知县某某、教谕某某、训导某某、典史某某倡建。乾隆三十年知县某某重建。嘉庆十八年,乡贤某某捐钱五百银扩建,光绪五年邑人某某重修。书院义学田租:风雨桥头田租谷三石五斗、巫坑湾田租六石七斗……”
这尼玛就是一部流水帐,看后一点印象都没有。
然后,他拿出一份最新的《南剑侨报》,阅读杨子建刚刚在上面发表的《芬芳育人,云龙书院》,里面将书院的建筑风格、结构规模,题词壁画、楹联匾额、祭祀雕像等写得深入浅出,细致完整,然后把古代学子在书院里面读什么书,要经过怎么样考核,要经过怎样的竞争,最后怎么去参加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如同一篇情景小说,写得精彩动人,就好像自己身临其境,参加了一回书院进修和秀才考试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