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五百年风雨桥-《九一之小作家》
第(2/3)页
“小作家,你说的非常不错,我希望早日读到你的小说。”
“我们也跟着去吧,有杨子建当导游,可以听到更有趣的东西。”
“对对,一起去”
于是,三支团队五十多人,浩浩荡荡边走边听。
“这是岳州知州的府宅,明朝进士严海日的故居,他曾经主持重修过岳阳楼,写出诗集笱存集这是小石拱桥,建于乾隆34年,它高四米、长十一米,由三十九块青石垒成,与前面的大拱桥相对应这是笋业公会,建于民国三年,是一个笋商行业协会的会址,前后两进,中间有块公平石这是先贤祠,祭祀宋代儒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陈了斋、邓肃等,左右陪祭的则是南塘镇一百二十一位乡贤这是平川书院,是由明朝进士李杏所创建,培养了许多人才这是陈氏祠堂,建于康熙十九年这是泉州知州府邸,主人是北宋进士陈君举,他两度知泉州,元右二年促成市舶司在泉州建立,从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杨子建口若悬河,对所有古迹娓娓道来,虽然只是简介,但往往了了几句话,就把这些建筑和历史给说透了,让人印象深刻。
同学们和林羡都不约而同开始做起了笔记,连三中老师也有不少做了记录。
姜文明听着,双目发光,从杨子建的讲解口才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才知水平,杨子建思维清晰,资料详实,知识丰富,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把一个景点说得如此透彻。
这学生,极具天赋,很有前途,一中得了一个好苗子,三中迎来了一个大敌!
杨子建边说边走,终于来到风雨桥,它位于镇西,跨过塘溪好像一道彩虹,桥身丹霞石拱,桥上有廊亭。
“这便是风雨桥,传说建桥人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日晒、雨淋,只求心爱的少女从桥上走过,了结这段情缘。据八闽通志卷十九地理,桥梁记载:风雨桥,二十九都。南剑府志南塘一栏记载:风雨桥,南塘镇西,明弘治四年南塘乡贤陈瑞捐建。南塘镇志古迹一栏记载:明朝弘治四年,乡贤秀才陈瑞捐银一千余两,于镇西建风雨桥但民间流传,陈瑞为一心爱女子建桥,他一生未娶,建桥之后,就遁入空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