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推心置腹-《盛唐崛起》
第(2/3)页
她看了杨守文一眼,转身就走……不过,当她走到神像边的时候,又停下了脚步。
“杨守文,请你尽快把林銮放出来,我欠你一个人情。”
说完,她不再理睬杨守文,径自离去,没入神像背后。
而明秀则一脸苦笑,拱拱手道:“青之,拜托了!那林銮于我们非常重要,还请你费心。”
杨守文并没有立刻给予答复,而是看着明秀,半晌后问道:“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明秀叹了口气,道:“你不用问,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我明家如今看上去似乎平安无事,可实际上,在叔祖决意辅佐圣人的时候,明家已经没有退路。圣人在位,我明家可以安然无虞。但圣人一旦……先祖曾留下谶语,言我明家行‘武’则明,逢‘十八子’而避。圣人罢天子之后,我们就知道,明家会有十年兴盛……这十年来,我明家布局江左,倒也算是收获颇丰。”
“你们是担心,圣人退位之后,明家会遭遇打压?”
“打压?”
明秀笑道:“恐怕不止打压这么简单,一旦圣人还政李唐,则我明家必有灭顶之灾。
江左豪门,多不胜数。
昔日王谢何等兴盛,如今却已化作尘埃。
明家韬光养晦数百年,所求不过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并无太大野心。可现在,我明家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虽然外界知我明家的人并不多,可终究难逃别人的耳目。一旦李唐天子知道我明家曾帮助圣人铲除李唐皇室,那我们……
泉州林家,是我家分支,早在前朝就立足泉州。
如今他们已开辟出勃泥航路,算是为我明家找了一处根基。只是,勃泥虽远,但实在太小。加之那里风高浪大,常有天灾,并不是一处可以让我们安身之所。”
说到这里,明秀叹了口气。
他目光灼灼,凝视着杨守文道:“青之可听说过法显长老?”
杨守文有点发懵,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明秀道:“法显长老是东晋时的一位大德高僧,同时也是第一位赴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他在隆安三年自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而后又从狮子国登船。经勃泥返回广州。历时十四年,经二十余海外邦国,并且绘制出一副详细的地图。”
“啊?”
杨守文张大了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
法显和尚是什么人?他是真不太清楚。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第一位赴海外取经求法的和尚是玄奘法师。却没想到另有其人。
狮子国在哪里?又是什么地方?
他不是很清楚……但他已经清楚了明溪从地宫中拿走了什么物品,应该就是那副地图。
明秀目光清澈,丝毫没有躲避杨守文的目光。
“家祖曾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发现,在勃泥以西,有狮子国土地肥沃,物产也极为丰富。那里四季温暖,没有严寒。它地处海中,面积非常广袤。
如今,狮子国被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所占据,战乱不止。冲突不休。
家祖在十年前就定下了我明家举家迁往狮子国的决定,所缺的,便是从勃泥至狮子国的航海图,以及关于狮子国的具体信息。不过这一切,在法显法师所著的《佛国记》原本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可惜,法显法师的《佛国记》在后来,被五斗米教弟子收入游仙宫内,无人知其下落。我明家当年,也曾奉五斗米教,故而知其下落。却因为没有打开地宫的机关钥匙,所以一直未能得手……”
话说到这里,杨守文心中所有的谜团都迎刃而解。
东晋时期,五斗米教昌盛。
当时地处江左的门阀世族。都供奉着五斗米教。
在后世,很多人以为正一道的前身是五斗米教,加之张道陵、张鲁这些人的名声响亮,以至于包括杨守文在内,都认为五斗米教的天师,是属于张家所有。
可事实上。在东晋时期,张家只是众多天师世家中的一份子。
比如钱塘杜氏,有杜子恭为天师;琅琊孙氏,代表人物就是孙泰、孙恩;还有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王凝之,也曾是五斗米教的一份子,而且也贵为天师世家。
明家同样也是天师世家,所以才清楚地宫的存在。
只是明家不似其他天师世家那么名气响亮,史书中说明崇俨是道士,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并非是杜撰。
明崇俨辅佐武则天,却没想到有朝一日,武则天竟然成为九五之尊。
这也让明家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很清楚,一旦武则天退位,明家势必遭受清算。
于是,从武则天登基那一天开始,甚至可能在那之前,明家已经开始谋划退路。他们把目标选在了海外,本想立足勃泥,但后来发现勃泥并不适合他们居住,所以就把目标转移到了物产更为丰富,环境更好,土地更广袤的‘狮子国’。
狮子国是哪里?
杨守文依旧不是特别清楚,需要回头查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