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路上的见闻感-《异殊变》


    第(1/3)页

    “唉,此事说来话长……”

    在稍微组织一下语言以后,老车夫捋了捋胡须,娓娓道来:“实际上,对于齐王与夏侯将军率军平叛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在朝堂上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当年,七王叛乱的消息刚刚传到京城时,始作俑者的高宗皇帝得知后,竟然大病卧床,不能临朝议政。

    前太子姬承贤奉命监国,基本上,国家大事的决策权都把握在太子与内阁的手里。

    齐王姬承德是太子的胞弟,而大将军夏侯敬则是太子的舅舅,至于那时的内阁首辅——张风潮更是太子的授业恩师!”

    “唉,当年太子姬承贤的势力遍布朝野,只差一步便能登上九五之尊,但如今,作古的已经作古,而被囚禁的一直被囚禁!”车厢内的中年人深皱着眉头,感叹道。

    “从古至今,在权力的争夺方面,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的残酷与无情,这正是生活在帝王家的宿命……”看了车厢内的中年人一眼后,老车夫感叹道。

    “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吗?”在沉默片刻以后,年轻车夫若有所思的问道。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高宗皇帝的皇长子——裕王姬承知那样,对于权力不感兴趣,很早便退出皇位的争夺!”在说话的过程中,中年人走出车厢,坐到辕座上,斜靠着车厢。

    “退出皇位的争夺,淡出权力的中心!实际上,像裕王这样明哲保身的人也不少,但是这样也只是在逃避而已,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根本性问题!”看了一眼左边的中年人,老车夫摇了摇头。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面,这些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听着这些人讨论的话题,沉默很久的墨天泽,悠悠的说道。

    话音刚落,这三个人几乎同时看向墨天泽。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车夫倒是一脸疑惑的表情,而那位中年人则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至于那位老车夫摆出一派凝重的神态。

    “我只是说说而已,不用管我,你们继续……”意识到刚才那句话有点唐突,墨天泽尴尬的笑了笑,转移话题道。

    “实际上,在平定七王之乱的人选上面,朝野上下很明显的分裂成两派。这其中,以英国公徐家为首的一派,他们所支持的对象自然是四皇子——靖王姬承宗。而靖王他从小就天资聪慧,能文能武!在众多皇子中,他继承大统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便是那时候已经立了太子……”注视着墨天泽片刻后,老车夫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

    “等等,姬承宗不是秦王吗,他怎么又变成靖王?”墨天泽越听越觉得奇怪,连忙打断道。

    “那个时候王爷他还没有被加封为秦王,而靖王则是他最开始的封号!”对于墨天泽的疑惑,年轻车夫连忙回答道。

    “由于秦王这个封号实在太过于响亮,这倒是让很多人遗忘了王爷他最开始的封号了!”斜靠在车厢上的中年人微微颔首,随声附和道。

    阿勒,现在的我竟然是一个历史盲!钱白洛,你快把我的那本游记还给我啊!

    “……”听着这三位“历史老师”的话语,墨天泽倒是一语不发。

    “由于太子要履行监国的职责,他倒是不能擅自离京。当然,他也不敢离京!至于朝中的另一派,也就是**,他们支持齐王,毕竟齐王是太子的胞弟。

    最后,在监国太子与首辅张风潮坚持下,齐王与夏侯将军率领大军北上平叛。”

    注视着沉默不语的墨天泽,老车夫特意补充道:“自从太宗皇帝迁都到洛安城以来,咱们大秦的战事主要都集中在北方,比起面积较大的南方,或者总体上来说,咱们大秦实在安逸太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