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告别 回望难离-《止水记》


    第(1/3)页

    第三十五节

    那胖老者道:“回老爷的话,属下因出身而有不便,不便评论此事。”

    那青年人点点头转向瘦老者道:“你说呢?”

    那瘦老者欠身道:“属下自幼在公门做事,对武林派系不太知晓,所以不敢妄言。然观今日之事,各派之间似乎争论非常。若强行分出尊卑.......”

    那青年人摆手制止了瘦老者的话,似乎在思虑。不一会,帘卷掀起,一人进房,子君视之,青袍长须,身材修长,眉宇间英气纵横,正是那日救自己的木青。那人见子君在内只是看了子君一眼,向青年人行礼,道:“启禀主上,有要事相商。”

    青年人惊道:“能有什么事?”

    那人向青年人耳边耳语了数句,那青年人立刻面目通红,咬牙道:“恨不能雪此大辱!”转眼又恢复到刚才镇定自若的样子,向木青道:“依你看此间事如何?”

    木青道:“属下游历江湖多年,如此事常见,不若顺其发展。”

    那青年人道:“也只得如此,吾闻二十年前武林结盟,天下震动,幸有志之人归顺朝廷方得平定,自古国家出乱皆由江湖中人首倡,江湖不乏好汉。”

    子君暗自诧异,这人口口声声为国着想,想是朝廷之人,对江湖中人防备甚深。只听那姓程的胖老者道:“主上无忧,属下亲历二十年前那次江湖结盟,当时民不聊生,才有绿林大会,揭竿而起,如今天下太平,必不致此。”

    那木青也道:“是的,时势非同,自然不同于往日,望主上分清主次,再图后事。”

    那青年人道:“恩,我们即日回去,当以外敌为先。”

    那胖老者道:“这小子怎么办?”

    那青年人转向子君道:“你准备去哪?你心胸仁慈,哪晓得人心,不如跟我们回去谋个差事吧。”

    子君已明白他们是官府之人,不愿随他们前去,道:“感谢救命之恩。家中只有母亲一人,我想回家侍奉母亲。”

    那青年人道:“如此年纪而知孝道,可嘉,你去吧。对外人切勿提及我们。”

    木青道:“我与你字条上写的是我地址,无路可走之时可来找我。”

    子君点了点头,走出了房门。只这次更无怀疑,两天内两次与死亡擦身,他思念的只有自己的母亲,他立刻沿小路下山,到得镇子上,雇了一匹马,直接往家里赶去。子君老家在宋州乡下,距嵩山不过四五百地,子君心内焦急,不消三日,已经到了村子里。走到家中,推开柴门,远远的看见母亲在房中织补着什么,天气炎热,母亲自己不住的擦汗,子君声音颤抖,喊了一声:“娘!”

    子君母亲这才转身,揉了揉眼睛,看到真是子君,慌忙跑了过来,搂住子君道:“果然是你,儿子,长这么高了。上次让人捎信给泰山,还说你下山找了一个好活。捎上去的衣服都送了回来,娘还担心你没衣服穿呢。”说着不住摸着子君的脸,幸福的笑着。继续道:“你现在在哪做事呢?一连两年都没回来。娘都记挂死了,也不让人捎个信回来。后来泰山派来人说你在一家大户做教头。娘还高兴好几天呢,想着我们君儿有出息了。”

    子君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眼中泛着泪花,两年多没有回家,娘又老了很多,背都有点驼了,当下子君在家帮助娘整了整家务,子君母亲一直不让子君动手,说是子君穿的绸子太好,怕弄脏了。子君这才知道目前现在仍然在本村张大户家做长工,只不过最近收成较好,所以生活还好,母亲更是兴奋为自己包了包子。

    第二天,母亲很早就出工去了,直到将近中午才回来,还带回来一个女人,那女人四五十岁,围着子君看个不停,又于母亲小声说了几句,然后走了,子君不解,问是谁,母亲笑而不语。

    到得下午,又有数人前来,母亲连忙唤子君出来迎接,子君也慌忙出房,只听母亲说道:“子君,快叫叔叔,这是张大户家管事的刘叔叔。”

    子君连忙上前行礼,那人看了子君不住的点头,赞道:“果然一表人才。”

    母亲这才笑吟吟的道:“老刘,你看配得上你们娟子不?”

    那位刘叔叔这才道:“配得上,配得上!”

    子君这才明白是给自己说媒来了,不禁汗如雨下,连忙道:“娘,慌什么,我还不到二十岁呢。”

    众人轰然笑道:“你看,一个汉子还不好意思了。”

    哪料子君母亲道:“你还好意思说,都快二十的人了,婚都没结,娘都替你害臊。以前你不在家,没时间办,这次趁你回家办了。”

    子君竟然答不上话,任由母亲与那刘叔叔说来说去,只听得什么‘压贴’、‘彩礼’什么的,讨论了好半天,一群人才离去。子君这才对母亲道:“我这次回来不是娶亲的。”

    母亲道:“那是干什么来着?”

    子君道:“就是想你了,回来看看你啊。”

    子君母亲道:“为娘想的就是你什么时候能结婚,我什么时候抱孙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