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城头骂战-《三国之霸业徐州》


    第(2/3)页

    夏日的清晨还有些凉意,城墙之上都是些露珠,疲惫的士兵还在睡梦中时,郯县百姓已经用挑子担着煮熟的热饭送到城上来了。

    陶应从于禁手中接来一晚粥,又接过来一个馒头,他吃的馒头是白面的馒头,而其他士兵吃的都是窝窝头。

    陶应刚咬了一口,突然发现墙角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正眼巴巴的望着自己,那孩子脸上抹的都是灰,身上穿着一件大大的铠甲,手中握着一个窝窝头,一边啃着一边望着陶应。

    陶应知道他望着的是自己吃的白面馒头,想了想,陶应伸手将自己的白面馒头递给了他。小士兵有些切切的伸出手想去接,这边于禁见状慌忙跑来劝道:“主公,白面馒头不多……”

    陶应将白面馒头塞给了小士兵,拍了拍他肩膀,然后走到了城边放馒头的地方,随手挑起了一个杂面馒头吃了起来。这杂面馒头有些甜丝丝的,很是好吃。

    “在我们那个年代,白面馒头哪里有杂面馒头贵啊!”

    陶应感叹了一声,伸手又拿了一个吃,而那些守城的士兵却只能喝一碗粥,吃一个杂面馒头。就是到了中午也只是能吃一个馒头,一天能吃上三个馒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更何况还要打仗。

    不过士兵终究比那些什么都吃不上的百姓要好。郯县数败,士兵损伤惨重,所以城中四五十岁的老人以及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被调集起来编入了守卫郯县的乡勇中来。

    陶应端着粥,站在城墙边上一边喝粥一边往外看。城墙上都是凝固了的血液,空气中一阵阵刺鼻的血腥味,城外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护城河里也飘满了尸体,整个护城河已经变成红色的了。

    望着眼前的景象,很多第一次走到城墙上的士兵都忍不住的吐的到处都是,一个个脸色蜡黄像得了重病一样。不过陶应已经见过比这还要惨烈的战场,他已经习惯了。

    快到晌午十分,曹操又亲自领兵前来攻城。望见一箭地之外的曹操,陶应突然抽出手中的长剑。长剑在阴沉沉的天空下泛着一阵阵冷光,陶应让人将抓获的曹操的将领押上城墙。很快,士兵们便押着近二十多名曹操的将领走上了城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