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说服刘琨-《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明公,段氏背叛,冀州丢失,这一次王刺史怕是在劫难逃了!”

    “不错,冀州本是王浚与石勒之间的缓冲地,今缓冲地一失再加上强援背叛,王浚怕是凶多吉少啊!”

    高瞻刚一讲完。刘琨的幕僚们就叽叽喳喳吵成了一团,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不顾实际情况建议刘琨趁机出兵占据幽州。刘琨被吵得有些头大,不知该听谁的,最后竟然郁闷的独自离席,只让高瞻看得目瞪口呆。

    本来高瞻还曾对刘琨孤身守晋阳报以敬仰之情,但看到并州文武们乱糟糟的一幕后,刘琨在他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彻底坍塌了。别看他与刘琨接触的时间不长。但却瞧得一清二楚,刘琨在军政方面的才华远远不及卫朔。

    卫朔初到辽东的局面未必比刘琨刚到晋阳时好多少。可卫朔通过努力至少能够在辽东打开了局面,收复了两郡之地。而刘琨做并州刺史多年,却始终不能挽救危局,还因此害得父母丢了性命。

    刘琨回到后院之后,仍旧烦恼不已。刘琨这个人说白了就是文人气息太重,行事太过感性。不会从理性角度思考问题,面对多种选择时又缺乏决断力。如今幽州危在旦夕,换做任何一个有见识的人,都会迅速出兵救援幽州,可刘琨却还在犹豫不决。

    刘琨独自一人思索了大半天。仍然无所获。烦闷之余,他突然想到了那个从幽州而来的高瞻,刘琨吩咐人将高瞻请到府内。本来高瞻正在城内闲逛,没想到却接到来自刺史府的邀请,高瞻不敢怠慢,忙跟着来人前往刺史府。

    “拜见刺史大人。”

    刘琨轻轻喝了一杯酒,指着旁边的座位道:“高长史,不必多礼,请坐!在下突然对卫大人非常好奇,想多了解一下他的情况,不知高长史可愿为我解惑?”

    高瞻闻言心中一动,以刘琨如此感性的一个人,如果能让刘琨多多了解一下卫朔,说不定会改变卫朔在刘琨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他的某些决策。

    “说起来我家主公卫朔也是一方豪杰,当初在徐州他曾与祖将军合作大败数千匈奴骑兵,后来祖将军仰仗此功劳升任徐州刺史,而卫校尉则因与王家有矛盾没有受到任何赏赐,为此事刘隗刘大人还曾在琅琊王面前为我家主公鸣不平。”

    “徐州战事结束之后,卫校尉为了筹建骑兵,孤身到了辽东。不料恰逢高句丽引兵入侵带方、乐浪二郡,卫校尉不忍两郡百姓受难,就与沓氏县令、张统大人一起领兵抵御高句丽入侵。”

    “在三位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大败高句丽数万大军,顺利将带方、乐浪二郡的百姓迁至辽东南部居住。本以为此战之后,辽地百姓总算可以安稳的生活下去,没成想平州刺史崔毖嫉恨卫校尉,竟勾结各部胡人来犯。”

    “后来的事刺史大人都知道了,几万胡族联军全军覆没,崔刺史也被撵出了襄平,卫大人正式接管了辽东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