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农业、商业、学校-《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哎呀,爹,娘你们就别争了,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官府就讲完了!”老婆子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年轻汉子却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与自家婆娘争吵的心思,在儿子的陪伴下疾步朝县府走去。当老者与儿子赶到的时候,县府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前来打探消息的流民。因为来晚了,老者一边听还一边向周围的人打探前面的内容。

    “官府说了,每户人家至少分三百亩荒地,耕马一匹,还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给我们的,等秋收之后,各家根据收成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偿还。当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偿还,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债务还可以往后延迟三到五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官府既然肯借给我们马匹与耕具,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老朽只关心官府规定的税赋是多少?”老者不关心还债的事,他只担心官府收取过多的赋税。

    那人见问税赋的事,顿时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道:“呵呵,老丈有所不知,卫大人体恤我等流民生活不易,特意将每亩佃租下降至十五税一!”

    那老者闻言不禁动容,道:“真是十五税一?”

    “嘁!这等大事我还能骗你不成?不信你问周围人?”

    这时,四周的流民纷纷点点头,证实那人并未诓骗老者。不料,老者却一下子热泪盈眶,多少年了,自文景之后,农民赋税从未降至今天这么低过。像他这样的佃户流民,祖祖辈辈四处与人当佃户,如无根之木般苦熬了这么许多年,不成想临了在他的身上,拥有了祖辈梦寐以求的土地。

    ……

    另外,鉴于辽南地理的特殊性,卫朔在营建中旅顺港内设立了市舶司,将统一管理辽地对外贸易事宜。根据规定,辽地将统一关税,按不同商品在交易时一次性征收不等的交易税,之后商品就可以在辽南自由通行,而不必再行缴纳税赋。

    此举旨在活跃辽地的商业,作为现代人,卫朔深知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的道理。因此在均田制走上正轨,辽地农业发展初步稳定后,卫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郡内的商业发展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