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水师、港口-《求生在西晋末》


    第(1/3)页

    一提起旅顺,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后世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曾在此地筹建北洋水师,在旅顺征民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为五大军港之一。

    李鸿章在旅顺经营了近十六年,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后,旅顺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由日俄分别侵占。

    不过在魏晋时期,旅顺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此地人称“马石津”,隶属西安平,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地方,也没人意识到她对辽东的重要性。但来自现代卫朔却深知旅顺的重要性,早早的就将营建旅顺的工作给安排了下去。

    大战一结束,为了加快港口建设,卫朔将战后俘虏而来的两万高句丽人统统发配到旅顺充当劳力。再加上迁移到此地的三万余带方、乐浪两郡民众,算是暂时解决了港口建设所需的青壮问题。

    “沓氏县令,那些高句丽俘虏平日里干活老实吗?”看着在码头上忙忙碌碌的高句丽俘虏,卫朔随口问道。

    “有大军在侧看押,哪个高句丽人敢不老实?幸好咱们俘虏了两万高句丽青壮,否则仅靠辽东本地青壮,真不知这座号称百万吨级别港口何时才能投入运营。”沓氏霞客心有余悸道,眼下他是负责营建旅顺的负责人,自然深知未来旅顺港的规模有多大。

    卫朔对沓氏霞客的工作十分满意,只随意叮嘱道:“这里我就全权交给你了,千万不要大意,若有什么问题可直接来找我!你也知道接下来我们还将面临一场大战,希望此战不要影响到港口的建设。”

    “一点儿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以在下看来影响也不会太严重。距离敌人进攻应该还有三个月左右时间,三个月后首批正在开建的五个泊位届时将建设完工。下批工程可以安排在战后进行,五个泊位暂时可以满足眼前需求。”

    一听首批才开工建设了五个泊位,卫朔就觉得进度太慢。可他也知道,以目前辽东的实力,能同时开建五个泊位已实属不易,再多怕是就要应付不过来了。

    卫朔满脸不甘道:“唉,辽东还是缺乏劳力,若我们有个数十万民众,估计用不了多久旅顺港就可完工。”

    沓氏霞客见状忙安慰道:“主公不必如此,有了水泥相助,已节省了不少时间与麻烦。只是水泥暂时还必须从崂山运来,如果西安平内的水泥作坊能早点建好就行了。”

    “恐怕还得再等些时候,城里的工匠们正跟崂山来的技师们学技术,短时间内怕是指望不上。”卫朔也知道水泥的重要性,可技术人才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扩大水泥的产量,眼下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从三月底开始,旅顺港就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一辆辆马车、船只,从各方运来大量水泥、生铁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又有大量青壮被官府以每月一石粮食的价格从辽东各地招募而来,随即加入旅顺港的建设当中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