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回 割肉喂鹰之理-《天下双玲》
第(2/3)页
潇客燃看了一眼手中的蛙肉,说道:“晚辈只是把它当作是吃的东西。心中并无恶意,更没有孽待于它,也没有随意糟蹋。所以晚辈觉得没有对与错。”
“阿弥陀佛。”了慈方丈又是一声感慨,说道:“众生平等,潇施主只是将它视作腹中之物。”
“阿弥陀佛。”潇客燃也跟着念了一句佛号,说道:“我佛慈悲,讲究众生平等,可是众生却永远无法做到真正平等,就像这清静的佛门圣地,不也一样讲究长幼尊卑,否则不就乱了套了。”
“阿弥陀佛。”了慈方丈说道:“尊老爱幼本就是一种德,若是连这种德都没有的话何来行善救人之说。”
“大师说的是,晚辈在幼是奶奶曾经给晚辈讲过一个故事,只是其中有些道理晚辈还不能参悟所以一直记在心中,不知道大师可愿帮晚辈指点迷津?”潇客燃之前的话避而不说,反而说起别的事。
“潇施主说来听听。”了慈方丈缓缓说道。
“我奶奶说有一年山下发了洪水,山上庙中几个小沙弥却跑到山下去玩,回来之后老和尚就问小沙弥都去了哪里?小沙弥便说去看人杀虎。”
“阿弥陀佛。”了慈方丈闻言脸色也为之一变不禁念了一声佛号。
潇客燃看了他一眼,便不再理会继续说道:“其中一个小沙弥便说道:‘由于山下发了洪水,很多村民自觉用木筏在水上飘荡,看看有没有生还者可以加以施救,结果一个村民看到远处水面之上有什么东西在动,似乎是一个脑袋,这个村民看到还有活人,不及多想便驾着小舟过去准备救人,结果发现这虽是一个脑袋,但却不是活人的脑袋,而是一直两百多斤的老虎,那老虎被淹多日,腹中更是饥饿难忍,此时见有一线生机立时往小舟上爬去,这个村民躲闪不及,最后却被老虎咬死了,在旁的村民气愤不过,便合力便老虎给杀了。’小沙弥说到这里老和尚又念了一声佛号,可是小沙弥又问道:‘我佛不愿杀生,村民是生,老虎也是生,为什么老虎要杀村民,其他村民又为什么要杀老虎呢?’当时老和尚没有回答只是若有所思看了小沙弥一眼就离开了,而晚辈当时也想要知道答案便问了我奶奶,可她也没有跟我说为什么,所以晚辈这些年来就记下了,不知大师可愿为晚辈指点一二?”
“阿弥陀佛。”了慈方丈又念了一声,缓缓说道:“除恶即是扬善,老虎凶残恶戾,既杀了救他之人,理应有此一劫。”
“虎乃山林无智之物,无奈被洪水冲入尘世。既得生还,那便求解腹中之饥饿,它虽凶残,可是也为其生存而奋何错之有;农人见有大虫出没还咬死了人,将其杀之亦是无错,在人眼中虎不该咬死人,可在虎眼中那咬死之人不过是它腹中温饱之物,人们要杀它,更是罪恶滔天。”潇客燃郎朗说来,又问道:“大师不知道晚辈说的可对?”
“阿弥陀佛。冤冤相报何时了?”
“杀念既起,业障即生,杀虎对我等来说虽是除恶,可这依然是杀生,可让我们杀意徒增,依旧可能把人引导向罪恶的深渊,毕竟今日可杀虎,明朝便可杀人。”
了慈方丈也不反对潇客燃的想法,便问道:“那依潇施主之言有何高见?”
“虎归山林得食无忧。自然不会伤人,世人若是衣食无忧,心存善者,何以偷盗。普天之下人人皆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就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了。”
闻言,了慈方丈跟慧明和尚一阵默然。心中似乎有了一副憧憬,老有所依,病有所治。行人相谐,孩童嬉戏,路不拾遗,了慈方丈忽然问道:“阿弥陀佛,潇施主见地可要比老衲高明得多了。”说着不再理会其他,转身便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