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难民-《最强农家小娘子》
第(2/3)页
徐老捋着胡须笑了起来。
“斓君姑娘要是担心这个,老夫还能告诉姑娘一个好消息。汝城人胆小,山城人个子不高,只有铸城人勇猛胆大。敢打破这么多年的山里山外间隙,进山讨生活的,多半是铸城人。”
汝城人连年靠着陈陵过日子,哪怕被陈陵欺压的惨了,也只是敢小封一下城门,阻挡一些商人进入陈陵罢了。并且最多不会阻拦超过两个月。山城人因为常年居于陡峭高山,所有生活所用都需要靠双肩抗上去。庆山挑夫是山城人的另一个别称,逆来顺受,不敢勇闯。
“若真是能招到些铁匠算是解了焦村燃眉之急了。罗云川的只有一个铁匠铺子,人数少的很,而且铁匠师傅也就三个,还不愿传授手艺,本以为有了铁匠铺子能大大提高焦家军的装备,结果还是杯水车薪。”铁匠在大秦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大秦善战,兵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曾经就出现过有整整一座城池铁匠悉数被屠,导致该城池数年无刀可用的状况。
五都的铁匠工艺成熟,打造的武器铁器数目众多,让山民的人捡了个便宜,能花大价钱买到。
若是秦岭邻着的是十三城,搞不好山民们还得用大棒和私兵们战斗。
“五都对铁器管制不严,十三城里的很多城池铁匠都是在登记在官府户籍上的。学徒都是要在官府报备的,根本不许私自传授技艺。”徐老倒是理解那两个铁匠大师傅,本来进山来为山民打造武器,他们已经是冒着掉脑袋的威胁了,若是再被发现私自教授打铁技艺,那可是大罪,从此以后都要被剥夺铁匠资格的。
不过是打铁技艺而已,用得着这么的严防死守吗?冉斓君民生了解不多,只是兵营的人已经扩充到了近四千人,不说护甲了,连武器都没有统一。实在是有些寒碜。
“焦村粮食丰收的名声已经远播,这对吸引难民过来是好事。我也是从未见过焦村的一些作物,产量出奇的高。要是这土豆小麦能推广到全国去,将解决多少粮食问题。”徐老早年走南闯北,见识过许多地方的民生民态。
大秦主要种植五种作物,麻、黍,稷,麦,豆。在南方他还见过稻,味道很好但是产量很低。并不像焦村这样稻的产量极高,白米饭想吃多少吃多少。而且,焦村的麦和大秦的麦也有所不同,颗粒更小,面粉更细,至于另外两种黄米小米,焦村也没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