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涿县-《热血战神吕温侯》
第(2/3)页
刘焉乃是鲁恭王之后,汉室宗亲,时任幽州刺史的刘焉听到黄巾军大举来犯,心中慌乱无比,立刻吩咐左右请来校尉邹靖。
不一会,之间一个身穿戎装的男子恭敬地走了进来,“邹靖,拜见太守。”
“邹校尉不必多礼。”刘焉急忙上前扶起邹靖,神色慌张地问:“现如今张角帐下渠帅程志远领大军来犯我边境,为之奈何?”
邹靖听了这个消息也是大惊失色:“我幽州军士多在上谷戍守长城,调遣不及,范阳郡兵力薄弱,必被侵占。但有被黄巾军攻下一郡之地,必然全州百姓哗变响应,事态紧急啊!”
“太守,当务之急乃是敌众我寡,宜作招军应敌,只要拖住了战局日久必胜。”
刘焉拊掌:“大善,速速传发榜文,招募义兵。”
于是招募义兵的榜文立刻发出,传遍了幽州各地。
榜文行到了涿县,立刻被张贴到城门口的告示上。涿县地处幽州范阳郡,正是幽州与冀州交界之处,也是黄巾军进犯首当其冲的出兵之处,刀兵祸乱近在眼前,所以人人自危,看到太守张贴榜文,心中关切之下立刻就在这城门口围上了一圈百姓,议论纷纷。
开始只是一小圈的无事之人经过了榜文,随意瞟了一眼,被内容吸引驻足观看,随即他们身旁的人也留了下来等待。人群中总有喜欢凑热闹的见这边有人围观,以为是杂耍表演,也围了上来。
这人一多了,总有些许不识字的人要叫喊,问这上面写了啥,竟有这么多人观看,于是便有了几个老先生上前念给众人听,每当榜文中有疑惑之处,下面就有人喊个疑惑,然后老先生就旁征博引地为他解答,说起了黄巾的起因过程,一人说完,另一人有声称知道许多黄巾众人的奇闻轶事,又是上前来讲……
渐渐地在这榜文旁边说起了有关黄巾的评书,人们聚着细细听着,又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时间长了有人腹中饥饿,于是有心思灵活之人在一边开了茶摊,有人拿来板凳椅子贩卖,有人拿了保险传单推销,这人是越聚越多,最终这涿县里成了个万人空巷,全堆在了这城门口。
自上午一直讨论到下午,人心惶惶可见一斑,人们看着告示上张贴的榜文,冀州,幽州向来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是天下各地动乱饥荒的时候,幽州的民众们也只是每日的吃食变少了些,略微饥饿了些许时段。
因此,对于其他地区百姓的苦难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听到黄巾起义之事他们多数还是惊慌和愤恨的,怨黄巾军搅了他们的平淡日子,所以现在看到榜文知道官军没有什么把握退敌,需要招募义军的危急情况都很不开心。
比如说裁衣店的赵大娘就在这里看了一上午,她不喜欢黄色的衣服所以店里面从来不放黄色的布匹,一想到如果黄巾军攻入,她的衣服肯定卖不出去了,所以她很不开心。
比如说街上的流氓二狗子,他喜欢走在街上的感觉,只有他给别人捣乱的份,没有人敢上来惹他,可是如果黄巾军来了,他就得回乡下躲着种田,免得被抓去充军。
又比如说那个带着斗笠,在自己编草席上静静坐着卖草鞋草席的刘备,他也很不开心,因为他在这坐了一个上午了结果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人都哪去了?”刘备皱着眉站起身来,心里念叨着就四处寻了起来。
时光冉冉而去,刘备已经在这涿县的街道上卖了五年的草席了,每天早上天不亮刘备就得起来,换上有些磨身的麻布衣,穿上有些硌脚的草鞋,洗漱了之后,刘备就背上晒干的稻草和昨日没有卖完的草席和草鞋,出了楼桑村,走在去往涿县的小路上,到了城门,原本城卫是要收些“安全金”的,但是刘备带了他们喝了几次酒之后就不用了,所以现在跟几个城卫打个招呼,问个早,然后就面无表情地继续向前走,沿路不看街景也不看商铺,一路低着头来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就放下了行头,坐在草席上收拾好了摊面,随后就低着头开始静静地编起了草鞋和草席。
一开始的时候刘备当然仅仅只是编着草鞋和草席,但是后来他编的就是自己的思绪了,自小就被母亲灌输了太多的远大志向,要光复自己这一脉身为汉室的荣耀,要走出这片小县城去广袤的世界舞台治国平天下,其实小时候的刘备也是这么想的,变故发生在自己外出游历的时候。
可能是母亲不在身边督促了,属于刘备自己的想法渐渐流露,也可能是见识学习了太多道理,有些迷惑了刘备的想法,不过总之,刘备迷茫了。
刘备游历四方的时候,跟着好友简雍一起出去,一次喝酒的时候刘备对简雍说:“将来我要是能被圣上封王,我让你当我的丞相。”
简雍连连摆头,酒气熏熏地对他说:“不要,我不要!你啊……你到时候给我个闲官当当,宴饮的时候也不要管我吃饭喝酒就好啦!”
刘备拜卢植、郑玄为师的时候,简雍没有通过他们的考校,但是刘备会背下两人的言论说给简雍听。
在求学的那段日子里,刘备认识了公孙瓒,因为刘备没有钱,经常是同学刘德然的父亲,刘备的叔父刘元起出金资助他,周围的人非富即贵只有刘备一个穷小子,所以经常冷落刘备,但是公孙瓒不会,因为周围人也不喜欢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