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四)-《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2/3)页
“噢!原来是你贪便宜让买的这种破伞,扔了它算了!”老伴嚷了起来。
“扔了多可惜,你到营门外的小摊上修一修继续用。”郑良劝老伴。
老伴把伞修好后,又嘟囔了好几次:“修伞花了十块钱,听人家说,买一把这样的伞才十二块钱。”
郑良说:“别管修理它花了多少钱,这把伞又能用了,没有浪费。”
老伴说:“你把公家的账算得那么清楚,怎么一回到自己家里就犯糊涂呢!”
郑良当官当了大半辈子,从小官当到大官,从基层的官当到机关的官,什么样的官才是好官?他在大会上和其他公众场合与别人说的差不多,私下里却有着自己的标准。
“我从小就知道,灶王爷是个好官,龙王爷是个坏官。我刚记事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些人家敬奉灶王爷,我奶奶也敬了一个。贴在厨房墙上灶王爷的画像,慈眉善目,长须飘飘,让人看了觉得亲切。那时候农村的人家都还比较穷,每逢家里做点好吃的,我就早早地爬在锅台上等着,往往是等不到做好就想先向大人要一点尝尝。奶奶说,家里做了好吃的饭菜要先敬灶王爷。灶王爷他老人家对供在自己面前的东西一点都舍不得吃,他只是动也不动地看一看,好吃的东西最后还是都跑到了我们的肚子里。龙王爷这个官可就当得差多了,我们村前有条小河,每年的雨水季节,乡亲们把舍不得吃的菜和馍敬奉给他,求他不要用水淹了我们的田地村庄。我们从来不知道龙王爷长得是个什么样子,敬奉他的供品刚放到河里的水面上,他就毫不客气地一下子全部卷走了。”
部队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制订得很好,干部们非常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单位并不能很快落实兑现。联勤部机关自身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也没有启动,干部们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意见。
机关直属的一个分队撤销,腾出来一块空地来,这块空地距离机关比较近,周围的环境也不错。郑良让司令部管理处先做了个方案,自己在联勤部开办公会的时候,建议把这里作为机关干部的经济使用住房建设用地。
机关里有些长也看中了这块地方,郑良在办公会上刚把管理处的方案提出来,就有人表示反对。
军区的王副司令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提议联勤部长开个办公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在联勤务部召开的办公会议上,贾玉山副部长先言,他提出,解决住房问题应该自上而下,联勤部的有些领导同志年纪已经不小了,住了一辈子公寓房,应该让他们在有生之年看到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年轻的同志来日方长,以后的机会还很多,这块土地应当优先考虑给领导干部们建房。
郑良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机关师团职干部的经济适用住房问题,有了政策而政策又不能落实,应该是被看作领导机关和有些领导同志没有尽到责任。联勤部领导们现在住的公寓房,多数都是花不少的钱刚刚进行了装修,很快再建新房会造成浪费。而目前机关里师团职干部连公寓房还没有达标,造成部分师职干部住团职房、团职干部住营职房,长期存在一级压一级的现象。建好了师团职干部的经济适用住房,就可以改善整个联勤机关的住房条件,有利于机关干部的思想稳定。我们天天讲‘为官兵服务’,这里所说的‘官’,是基层部队的军官,也是领导机关的基层干部,而不是指领导机关的长们。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要在行动上去体现,而不能只在嘴吧上喊口号。”
郑良最后的这句话让贾玉山羞红了脸,他看了看联勤部的部长、政委,不服气地说:“为老领导们着想也是应该的!”
郑良的脸也涨红了,情绪激昂地说:“现在有的人是为群众着想,有的人是为领导着想,有的人是为自己着想,还有的人,表面上是为领导着想,实际上是为自己着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