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头(上)-《北京的部队大院》
第(2/3)页
“老实头”当年有些什么“壮举”,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年纪大一些的同志可能还模模糊糊地记得他的两三事。
有一天,石书宝到驻在北京郊区房山的一个部队去办事,事情办完以后在部队吃了一顿饭,由于饭后急着搭别人的汽车回机关,没有来得及交伙食费。星期天他用了大半天的时间,花了八毛钱的公共汽车票钱,去部队补交了两毛钱、四两粮票。
石书宝在机关业务部的综合协调部门工作,事情繁杂,加班很多。每一次夜间加班的人,一般会派一个年轻助理员晚饭以后按人头标准在食堂里领取加餐,尔后拿回办公室加完班以后补一补。有些助理员领取的加餐比较丰盛,有面包,有火腿,有时候还有啤酒。石书宝领取的加餐总是不如别人的好,也不如别人领取的好,一般是馒头、咸鸭蛋和汽水。
那时候机关二级部下边不是叫局,而是称处,一位副处长有一次对石书宝说:“小石,现在加餐标准比较低,大伙反映按人头可丁可卯的去领,每次都吃不饱,以后你在加班的名单上把三个人写成五个人,把五个人写成八个人,多领一些就够吃了,到时候我给你在领取夜餐的单子上签字。”
石书宝只认死理不认活人,态度坚决地说:“那可不行,这不是弄虚作假了吗!”
副处长好心好意地指点他,结果自己倒弄了个大红脸。不过,副处长没有生气,事后对别人说:“石书宝是个好同志,老实人一个。”
单凭这样鸡毛蒜皮的几件小事,石书宝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荣誉。像他这种老实本份的人,干工作不可能投机取巧,办事情不可能欺上瞒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这些词,用在他们这些人身上最合适。那时候群众拥护的是这种人,领导喜欢的也是这种人,所以石书宝才能够一路春风、平步直上,从基层部队被调到总部机关。
很多年过去了,星转斗移,物换人非,没有变化的是石书宝的本分天性,面对功名浮华,花花世界,他还是淡泊视之、泰然处之的态度,还是心平如水、安之若素的样子。在同志之间,说话的时候,恨不能把五脏六腑都掏出来给人家看看;办事的时候,心眼实得仍然像个铁疙瘩。对领导说过的话,交待的事,更是听得坚信不移,办得不折不扣,如果哪个领导说一声:“老实头”应该淹死。他肯定还要再请示一句:是让我跳黄河还是让我投长江。
不过,石书宝后来逐渐觉得,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地总也走不顺,不知道是脚下边的道路翻了浆,还是自己的两条腿出了毛病。
石书宝办事认真细致在工作过的部队和机关都是出了名的,有个领导原来出差就喜欢带着他,他办事认真细致,很少出差错。有一次,这个领导带着工作组下部队,工作组成员也包括石书宝。部队的同志向工作组反映,基层干部待遇低,生活有困难。这个领导感到奇怪,问部队的同志:“军队干部的工资都一样,大城市的物价高,机关干部们生活上都还过得去,小地方物价低,基层干部的生活怎么反而会有困难?”
石书宝是从基层部队调上来的,知道下边的实际情况,在旁边说了几句话:“基层和机关有些地方无法相比,机关里冬天分大米苹果,夏天分西瓜饮料,有些领导家里每星期还要分一箱蔬菜、两盒牛奶,这还不包括部队明里暗里赠送的东西。基层就没这个条件,吃的用的,那一样不用钱买也拿不到家里去。何况基层部队的驻地一般社会依托少,有些干部的爱人随军没有工作,孩子上学要交赞助,经济上入不敷出,生活困难并不奇怪。”
石书宝一下子揭露了机关那么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这个领导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南瓜脸拉成了西葫芦。
后来这个领导就不想再带着石书宝出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