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形势-《嫡女楚晴》


    第(2/3)页

    以后她还不是由着文氏捏圆捏扁。

    文氏兄长有两个儿子,大的十四,小的十一,中秋来送节礼时无意中碰到过,那个小儿子盯着她看了许久。

    当时她只感觉厌恶,可经徐嬷嬷一分析,又觉得可怕。

    依文氏对娘家的看重,她侄子若提出什么要求来,她再没有不应的。

    文家不富裕,这倒没什么,可全家上下就没有个肯上进的人,一家子单指望文氏过活。而且,徐嬷嬷说,文家有痴傻的根儿,痴傻能传代,说不定就能传到哪个子孙后代身上。

    也便从那天,她开始想着要改变,首先是要得老夫人的心,让老夫人觉得她能给府里带来更大的好处,再就是把名声传出去,得让京都的权贵们都知道卫国公府邸有个可爱乖巧的五姑娘,如此老夫人才不能随随便便把她嫁出去。

    至少别嫁到文家那种破落户里。

    而国公爷的寿辰就是她露面的最好时机。

    想到将来,楚晴细嫩的手指无意识地抚摩着碟沿,轻轻弹了弹。

    昏黄的烛光映在她白净的小脸上,像是给她镀了层金光,愈加地美丽生动,只略显稚气的脸庞上,那茫然的眸光显得格外无助。

    说到底,楚晴也只是个孩子。要是托生在娇养的人家里,恐怕现在还不知忧愁是什么。

    徐嬷嬷看在眼里,长叹口气,慢悠悠地说:“姑娘聪明良善,日后定会过得舒心如意,至于二姑娘,恶人自有恶人磨,恐怕也只有这两三年的好日子了。”

    楚晚已经十三,万晋朝的惯例,女子及笄就能出嫁了,满打满算也只能在家留两三年。这两三年能把脾性扳正过来倒好,否则等嫁了人,还不定怎么受搓磨呢。

    一时的得意嚣张算不得什么,能笑到最后才是好的。

    楚晴听闻此言,眉眼弯了弯,“有嬷嬷帮衬,再怎么难也能过好。”

    徐嬷嬷正要开口,见春喜抬了食盒进来,也便罢了声。

    吃过饭,楚晴披上斗篷带着春喜与暮夏在园子里消食,问秋见眼前没人,悄声问徐嬷嬷:“二姑娘一直没说亲,难不成就为了等寿辰?到时候宫里那几位爷真的能来?”

    徐嬷嬷也压低声音,“许是能来,毕竟六十是整寿,即便那几位不来,也少不了世家公子……说起来,四姑娘也十二了,正该预备着,要不老夫人怎么就许了三人都穿着流光缎。”

    “三人?”问秋讶然地捂住了嘴角,声音放得更低,“咱们姑娘还小,用不着这么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