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茶点过后,在张居正的示意,裕王令待女把茶点撤。 继续授课。 用后世的话来说,张居正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学霸,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其中还是李士翱刻意“打压”的结果,张居正博学严格,但绝对不古板。 要是古板,哪能这么容易混到现在这个位置? 张居正把授学分为二部分,前面是教,教给裕王学习新的知识;后面是导,就是引导,通过讨论的形式,让裕王参与到讨论中去的,让裕王在讨论中得到启示,从而达到目的。 一张一驰,收放自如。 “殿,请问何为君子?”张居正笑着问道。 这个问题并不难,裕王想了,很快应道:“君子是德才兼备光明磊落的人。” “不错”张居正扭头对陪在一旁的虞进和杨双智说:“思远,明诚(杨双智的字),你们对君子二字,有何见解?” 这白圭同学老练啊,就是一个小问题,就轻而易举把自己给兜了进去。 虞进看到张居正那不良的眼光就暗暗警惕,张居正提问裕王时就在思考,还没叫就已经想好了答案,闻言不慌不忙地说:“小的想的和裕王一样,君子应是有良好品质,可以被人信任作为楷模的人。”摆渡<观>看<最>新<章>节 “礼记.曲艺有云,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博学谦让有爱心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看到张居正把目光望向自己,杨双智马上道出自己的答案。 张居正满意地点点头说:“答得都不错,那何为小人呢?” “小人,可以为二种,一种是地位低之人,一种是品格低劣之人。”裕王马上说。 都说名师出高徒,就是出不了高徒,也不会太差,裕王虽说有些懒怠,但是经过徐阶和高拱调教,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虞进听到也暗暗点头。 一出生,裕王就已经把绝大部分抛离在起点。 那杨双智也很不错,典故信手掂来,体现他扎实的功底。 虞进和杨双智也说出自己的见解,意义都大同小异,张居正点点头说:“没错,诸葛丞相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殿要做的,就是亲君子,远小人,那就是大明黎民百姓之福。” 裕王闻言,马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老师所言极是,本王谨记在心,不敢遗忘。” “殿能有这番心意,大明之福。” “那是老师教导有方。 看到裕王学习的兴致不错,张居正马上又循循善诱,从三国的时期汉朝的兴衰说到唐朝唐太宗怎么以人为镜,用活生生的事例,教导裕王怎么分辨君子和小人。 张居正学识渊博,说话有条理,教的时候有严,而导的时候却是很讲方法,中间还穿插一些奇闻逸事,裕王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 就是二世为人的虞进听到也获益良多。 能坐上这个位置,果然有二把刷子。 到了午时二刻,在裕王如释重负的笑容中,这天讲学结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