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唱个歌行不?-《大明小郎君》


    第(2/3)页

    谢安有些挑衅的瞄了虞进一眼,眼里全是不屑,然后很是风骚地咳了一声,把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才把他刚作的诗吟出来:

    “长亭道边雪未融,离别依依泪眼红。

    心暧便觉春寒浅,珠帘卷起未觉冻。

    寒冬虽无赠杨柳,柔情化作无言中。

    他朝若要见君面,两地已隔千万重。”

    一首诗吟罢,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就是是虞进这种门外汉也感觉这诗不错,这谢安号称东山谢氏一族的后起之秀,余姚赫赫有名的才子,果然不是省油的灯。

    赵锦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点了点头,开口赞道:“不错,不错,好一个两地已隔千万重,一句话道出别字的深义,此诗可作上品。”

    “嗯,不错,意境优美,诗句流畅”许县令也附和道:“最难得的是,仅仅用了半盏茶的时间就作出来了,仲安,你比年前又有长进了。”

    听到两位大人的赞赏,谢安心情大爽,可一直忍着没表露出来,不过他反应很快,马上给赵锦和许县令行礼,一边行礼一边谦虚地说:“两位大人这是谬赞了,余姚人才济济,哪里论得到小子威风,这诗也就抛砖引玉罢了。”

    “呵呵,谦虚有礼,才思敏捷,看来谢氏一族又要出人物了”赵锦笑了笑,然后对一众学子说:“诸位有什么新作的,尽管吟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说罢,又有意无意看一下虞进,可惜这位传说中的“初见哥”一直低着头,也不知是在沉思还是走神,感觉好像不着调的。

    什么抛砖引玉,这首诗写得这么好,又第一个读出来,以至写得差一点的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一众学子心里有些郁闷,不过也不好说出来。

    等了一会,一个叫姚林的学子大声吟出自己的大作:

    十里长亭十里长,长亭以外是他乡。

    陌山陌水陌人面,夜夜孤枕话凄凉。

    “尚可,多加磨砺,必有长进。”赵锦点点头,给了一个公平的评价的。

    这首诗的想法不错,意境也有,就是显得有些狭窄,有些小众,送离家远游的人还合适,送朋友一类就有些牵强。

    如果送别一个人,而这个人要回自己家乡的,那第二句就不合适了。

    姚林面色一红,马上低头表示感谢,又保证说一定听从赵大人的教导云云,赵锦自然又是鼓励几句。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余下的学子也变得踊跃起来,纷纷吟起自己的诗句,如“折柳赠知己,长亭送故人”“长亭云初晴,送君又一程”之类的诗纷纷念了出来,有的平庸、有的小有新意,可惜一直还没有出现让赵锦眼前一亮的作品。

    一来他品味太高,二来临时起意,那些学子没有准备,又要赶时间,质量也就难保证。

    明朝不能和唐宋相比较,主要是大多数学子的精力都放在八股文上,有人说,在明朝,诗词是锦上添花的道具,而八股文才是富贵的敲门砖,所以,很难有唐宋那样的辉煌。

    不知不觉,在场大部分的学子都念出了自己的作品,只有一小部分还在哪里抓耳挠腮,有的急得脸都红了。

    令赵锦和谢安意外的是,虞进也还没有作诗。

    许县令看到那些急得脸都红还没拿出诗的学子,知道有些人是慢热,再说前后也花了一个多时辰,赵府的人都来催了,便笑着说:“大人,时辰差不多了,不如开始评哪首最优吧。”

    赵锦闻言点点头说:“嗯,不错,估计有些学子一时紧张,或灵感不足,我们就不等了,开始评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