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也许是沙门的机会-《席卷天下》


    第(1/3)页

    刘彦不好享受……或者说觉得没有到享受的时候,接待各国使节的场所也就不存在什么富丽堂皇,实际上就是在城外的军大帐接见各国的使节。笔趣阁Ww  W.ΩbiqUwU.Cc

    “汉国的一些行为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炎黄苗裔。”孙绰匆忙进城,结果是被通知接见的地点在城外军营,文青病的影响下少不得是要些牢骚:“不重视礼节也就罢了,看着很像是胡人作风。”

    故有赵武灵王赵氏赢姓的雍学习胡人,有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但赵雍是在文明全面优于胡人,军事上亦是强于胡人,等等的前提下才搞的军事改革。哪怕是那样,学习胡人的赵雍也被列国所侧目。后面赵雍被子嗣软禁导致饿死,列国中的一些人非但没有同情,是一种看笑话和觉得受到报应的心理。

    赵雍学习胡人的胡服骑射让战国时期的赵国一跃成为三大霸主之一,得了好处的赵人觉得怪异,看笑话的列国觉得搞笑,是不是证实当时已经有了华夷之辨?

    华夏文明一种有一种优越感,那是建立在长期出于强者的地位所带来的骄傲,尤其是到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之后,华夏文明的骄傲到了巅峰。正是那股骄傲使得哪怕是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不断,甭管是诸侯混战早期的公孙瓒、孙策和刘璋,又或是蜀汉、曹魏、孙吴时期的这三家都能在互相征战的同时逮着异族一顿猛揍。

    东晋小朝廷应该是最没有资格鄙视谁有胡人之风的那一类,就是他们的“前任”大肆武装胡人才导致中原失陷,后面又被胡人压在南方长期猛揍,但长久的文明优势却给了大多数人一种惯性,那就是明明被胡人教训得满头包依然可以蔑视胡人。

    孙绰在某些方面真的没有说错,刘彦这个不是贵族出身的人很难去讲什么礼节,那是因为刘彦真的不懂。刘彦不懂不要紧,汉国少有一些礼法大家,没有人去重视和建设礼仪,干什么都不会有什么历史底蕴,硬要形容就是汉国现在处于暴户阶段,尚未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礼节的洗礼,导致极度重视军事的汉国真有点胡人之风。

    “那不是南边朝廷的那些人吗?”拓跋孤对孙绰的印象源自于泰山的初见。代国不流行什么诗歌文化,他对于南边一些大诗人、大书法家、玄学家之类的完全不懂,仅仅是认为南边就没有一个正常人:“一边走一边叨叨叨,是不是刚吃五石散?”

    对,包括代国在内的列国对南边的那些人最大的了印象就是喜欢嗑药。那是因为南边的世家大抵如此,再来就是一些喜欢嗑药的人非常出名,比如“竹林七贤”的那些人和“闻鸡起舞”的那两位,差不多也就是庾亮显得另类一些(不嗑药)。

    觉得孙绰喜欢叨叨叨的可不止是拓跋代国的众人,慢慢汇集到军大帐前方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看出孙绰很喜欢说话,尤其是孙绰叨叨叨的时候是双手别在腰后做出大诗人状。

    东晋小朝廷刚刚历经大败,三郡之地那边的军队全军全军覆没和国丈被俘,南阳郡被汉军轻易攻克,水军亦是损失惨重。之前的列国对东晋小朝廷早没了畏惧,他们更是不再承认东晋小朝廷是什么正朔(领袖),再因为国势的转变,看不起弱国绝对是世间的一种共性。

    众人之中仅有张氏凉国那边的人会选择靠近东晋小朝廷等人,张祚甚至是摆出一副逮到偶像的模样过去和孙绰寒暄。

    原本在叨叨叨的孙绰是一种愤愤不平的模样,他是被张祚一阵吹捧之后才算是感觉良好了一些,用着矜持而又傲娇的态度与张祚进行交流,可说得都是一些什么诗、书法之类的闲话,国事的交流那是一点没提。

    孙绰的矜持和傲娇源自一点,张氏凉国是唯一还在向东晋小朝廷称臣的国家,另外张氏凉国在与东晋小朝廷交流时不将自己视作一个国家,是用凉州刺史的臣属地位。

    恰恰因为张氏凉国现在是东晋小朝廷的“独一份”,孙绰面对张祚除了矜持和傲娇还有一种“关怀”。这样一来的话,张祚有什么话孙绰肯定是有问必答,两人交流得相当之热烈。

    现实如此,对东晋小朝廷称臣又不承认是由石虎开的头,后面慕容皝同样是先求封燕王与大将军然后将东晋小朝廷丢到一边。原先对东晋小朝廷称臣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之类的边缘小国,汉军在朝1鲜半岛横冲直撞之后,现实比人强的现状下,汉国成了朝1鲜半岛上那些国家的宗主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