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袁门出两子-《名扬三国》
第(1/3)页
来到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名扬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边城。 虽然名扬知道北边还有幽州及辽东等大片土地,但那片土地基本可以称作化外之地,长期面临少数民族的侵袭,人烟稀少。因此这里几乎是大汉文明的边界。
这里濒临渤海湾,是现代中国的中心,可现在人口稀少,经济萧条,农田也是一片荒芜,眼前的一片大海,竟如沙漠一般凄凉。只有名扬这样拥有几千年大视野的人才能感受到沧海桑田带来的震撼。
说起渤海郡,不得不提袁绍,不得不提袁氏一族。袁氏四世三公,天下奇才出自一门,在朝中极有势力。汉末,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都要倚重袁家,但袁家轻视宦官,因此袁绍和袁术都成为大将军何进的肱骨。
袁门出两子,袁绍是长子,却是庶子;袁术是次子,但是嫡子。嫡庶之分,是古代礼法中重要的内容,在袁家这样的世族大家,这种礼法尤其被重视。因此袁术从小就飞扬跋扈,自以为是,完全不把袁绍当做哥哥看待,看其他人更是高人一等。
当全家集宠爱于袁术一身时,袁绍独自努力,奋发图强,终究崭露头角,以文武双全闻名朝野,朝中百官皆对袁绍称赞不已,这时家族中长辈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这样一个奇才。长辈们开始关注他,栽培他,给他机会,让他出人头地。袁绍如雨后的春笋,迅速茁壮成长,成为朝廷栋梁,而早早就进入朝廷接触政治的袁术停滞不前,眼睁睁地被自己瞧不起的庶子哥哥超过。
兄弟俩不合,也是朝野皆知,但人们多半会认为是袁术无理取闹,自讨没趣。身为庶子的袁绍,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尊严和权利,袁家也开始考虑是否要换一个继承家族事业的人。
但没等袁家来得及思考出结果,何进与十常侍的冲突爆发了,何进被杀,袁绍杀了十常侍,董卓进京,袁绍顶撞董卓,自愿来到渤海苦地担任郡守,远离京城,袁术却因为害怕受到牵连,逃到南阳,凭借家族势力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京城的袁氏家族,不知是因为相信袁绍还是其他原因,他们竭尽全力帮助袁术,却放任袁绍自生自灭。
渤海何等凄苦,袁绍却发展壮大,成为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如今成为天下第一诸侯,统一黄河以北指日可待;南阳何等富庶,袁术却被李傕、郭汜、曹操等人打得东奔西跑,一直转移到淮南才初步安定。
袁氏两兄弟,流着一样血脉,却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虽然最后两人都失败了,后人对袁绍更多地是惋惜,对袁术是鄙夷。
想了这么多,名扬不禁想起了当时在淮南见过的袁术,以及他那个极品儿子。名扬问黄达:“你那里有关于淮南的消息吗”
黄达想了想,说道:“徐州大战前,我们还在不断收集淮南的情报,但大战一起,我们就无暇顾及了。最后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孙策击败刘鲧,独霸江南,拒绝返回淮南,袁术发兵与孙策交战。将军为何想起袁术来”
“渤海是袁绍起兵的地方,想起他就想起他那个极品的弟弟来。”名扬的语气里充满了讥讽的意味,“不过说起来,我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总感觉袁术有一件傻事该做却还没有做。”
“他做的傻事挺多的,不知将军说的是哪一件。”
“称帝。”名扬这才想起来,吕布已经被灭了,袁术却还没有称帝,这与历史不符,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黄达笑道:“他怎么会称帝呢借他个胆子他恐怕也不敢想称帝的事情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