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时候,公孙衍自己为韩国丞相,魏国的丞相田文是他亲自去齐国接过来的,关系自然不一般,而齐国的丞相田婴又是田文的父亲。所以,公孙衍的形势又好转起来。这关系不是一般的硬。 公孙衍的合纵之心又起了,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已经在开始悄悄的进行着。 这些形式没有逃过张仪的眼睛,为了防止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再次形成,你韩国敢重用公孙衍再次搞些什么花花肠子,是欠揍了么? 秦军紧跟而至,开始攻打韩国。本来韩国就是个小国,根本经不起秦国的摧残,不是说好的要合纵么?结果根本没有盟国前来相救。魏国、齐国都只是在旁边看戏。 韩国被打的哇哇直叫,国内主张和秦的韩国大臣公仲朋建议割地求和,然后傍上秦国这个大款一起攻打楚国。 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摆出一副要来救韩国的样子,让战车停满了通向中原的大道。韩国听到后,非常高兴,于是又取消了和秦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计划。 秦惠文王听说韩国居然敢反悔不签字?你逗我玩呢?打,给我狠狠的打。结果齐国的战车依然只是停着根本没有动过。韩国被打的欲仙欲死的。 又是公孙衍,你祸害了魏国,又来祸害韩国。走哪儿哪儿倒霉啊。坑!绝对的大坑、天坑、神坑!公孙衍脸皮再厚也抗不住了,于是自己悄悄离开了韩国。 合纵策略再一次被瓦解。公孙衍的合纵策略是正确的。也是当时各个小国唯一的出路。不过,公孙衍还是漏算了一点,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心。 人心是最复杂的,也是最不可控的。把这些君主都联合起来,但是都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都只是想付出最少却要利益最大,他的合纵策略就不能被完全的落实下去。也基本上就注定了合纵的失败。 也是因为有了公孙衍,才拖慢了秦国东征的脚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的就是公孙衍和张仪。可见公孙衍也是成功的。 公孙衍从韩国离开以后又来到了魏国。结果在魏国被他当时结下的仇敌田需害死。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楚国楚怀王忽悠了韩国,让韩国吃尽了苦头。而当初选择楚怀王来做那个合纵国的纵长估计也是合纵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前期魏国都是最尴尬最悲催的一个国家,没有之一。接下来,就是楚国的各种尴尬、各种蛋疼的开始了。 楚怀王的蛋疼日子即将开始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