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船山之战-《战国之上杉幕府》


    第(3/3)页

    三、殿军——为了背叛的死战

    北条氏政当然不能就这样死在三船山下,然而此刻还忠实的留在氏政身边的人没几个了。氏政环顾了一下周围,指定了岩槻城城主太田氏资负责担任殿军掩护自己撤退。

    自从出了名动天下的太田备中守资长入道道灌之后,太田氏就长期在武藏国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为了太田道灌的冤死,在太田氏和主君扇谷上杉氏之间产生了无法弥缝的裂痕。于是在相模的后北条氏兴起并开始攻略武藏之后,太田氏就背叛了主弢r/>??扇谷上杉氏而转投北条氏,并在北条氏取得江户城、河越城的战斗中立下了首功。太田道灌的嫡曾孙太田新六郎康资为此成为北条氏属下江户众的首领,而分家的太田美浓守资正也成为了他国众的首领。(据《北条氏所领役帐》记载,太田康资在北条氏的所领排名曾为第六位,而太田资正则为第十五位)

    太田氏诸将之所以会投靠北条氏并不是因为欣赏北条氏,主要是因为厌恶不知好歹的主君扇谷上杉氏而已。因此在加入北条势之后,出自名门清和源氏的太田氏总对来路不明的北条氏抱以藐视的态度,在政治上也力图与北条氏保持一种准平等的地位。在实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北条氏对太田氏采取了怀柔政策,太田康资和太田资高(太田资正之子)都成为了北条氏康的女婿;而资高之后更得赐了一个“氏”字而改名为氏资,成为了相当高格的一门众。

    然而北条氏在事实上也不喜欢自尊自大的太田氏诸将,于是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河越夜战之后,获得了关东主导权的北条氏开始想方设法的削弱太田氏了,北条氏康在武藏进行的几次检地都主要是针对太田氏。到了后来,连太田康资之下的江户众武将远山丹波守纲景的领地都超过了太田康资,于是北条氏与太田氏之间的关系就进一步恶化了。

    在上杉(长尾)军第一次进入关东之后,岩槻城城主太田资正首先投靠了上杉政虎并参加了对小田原城的围攻;不久太田康资也背叛了北条氏。之后太田康资和太田资正二人联合了里见氏与北条氏对抗。在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北条氏获胜后,太田康资逃附同是出自清和源氏的房总里见氏;而太田资正的居城岩槻城则遭到了北条军的围攻。孤立无援的固守是没有希望的,太田资正和太田氏资父子都知道不会有人来拯救自己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太田氏资出面与围城的北条军交涉,最终双方达成了放逐太田资正以换取太田一族安泰的条件。于是太田氏资继任了家督并放逐了父亲太田资正和弟弟梶原政景。在北条氏方面虽然承认了太田氏资岩槻城城主的地位和太田氏旧领的安堵,但太田氏资自己却在之后被北条氏政“请”到了小田原城,而岩槻城留下的是由氏政指定的亲北条氏的城代。

    三年来,太田氏资在小田原城里受尽了折磨;看在氏资妻子的份上,没人在肉体上伤害氏资,但那些不堪入耳的讽刺却无时无刻不在刺伤氏资的心灵。虽然背叛父亲是不得已,但背叛毕竟是最为人诟病的行为;先是跟着父亲背叛主君北条氏,之后又连父亲都会背叛的人还有谁不能背叛呢?难道会是妻子、岳父、大舅子吗?听着别人冷冷的讽刺,太田氏资真可谓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如果因为背叛得到的是太田氏的兴旺和氏资个人的发达也就罢了,可是得到却是小田原城内的软禁……名利双失的太田氏资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

    “如果成功掩护了北条氏政的撤退,那么也许利用战功回到岩槻城;如果失败了,那至少可以像个真正的武士一样去死(也许三年前就该这样了),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确实没有背叛妻子、岳父、大舅子……”太田氏资慨然应承了北条氏政的命令,率领着剩余的几个人(太田氏资所部本来就只有五十四人)勇敢的迎向了正木时茂那些如狼似虎的追兵、也迎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是氏资一生中最为耀眼的一刻。

    根据《里见军记》的记载,北条氏政最终带着四、五个人逃回了小田原城,然而却已经狼狈到了连坐骑都被舍弃的地步。而障子谷的水田在之前阻碍了北条军的进攻,此刻又阻碍了里见军的追击,北条军多数都逃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