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祖王》迟到的前言-《大神祖王》
第(2/3)页
于是,这些卦象记录,也成为各大部族祭坛最秘密的珍宝,只传部族祭祀族人,成了各族祭祀占卜用的“教科书”。
卦象一成,有了现成的模板可用,龟甲占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的人可以用骨针、牌、甚至是木棍,投掷于地,把最后产生的各种卦象,拿去翻查比对历代记录,很快就可以预测吉凶(这时我就明白:原来八卦前身在这)。
而当时部族最高首领称为“王”。
后来,部落被逐渐统一,出现了国。国的最高首领当然认为自己要比“王”地位更高,于是便有了“皇”或“帝”。
而国的出现,使原来各部族祭坛中的那些历代预测占卜的卦象秘录,也得到了集中,于是有人打起了集成主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各部族远古祭祀的成果大成,便有了八卦,后来被代代钻研,被著述成为《易经》,成为中华文明起源性的标志。
至于伏羲或其它人成八卦,虽有争论,这里看来,更应该是一种集成工作,不是发明工作。
《易经》先西传,甚至到了印度。印度佛教东传中原,是在易经西传之后的。
易经在印度与中亚也有了发展,印度人瞿昙悉达更著有著名的“星占”书《开元占经》,后返传入中原,成为一本有名的占书。
(以上为班门弄斧的个人观点。)
我又通过网络、还有实体书,找起筮和道教以前的记述。
于是,我发现了“神祖”。
“神祖”是道教典籍中有记述,是在诸教形成前,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的远古传说中的至高神袛,其下有天君……(暂时保密)
民间又传:仙的来历也是各有学说,但一大部分认为脱胎于“贤”,民间流传后,后世单独成字“仙”。
仙与神祖的前后,没有详细记载,不过也有人说法不一,这个我更无法考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