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关于盗墓-《墓府迷城》


    第(1/3)页

    帝王盗墓都是很隐秘的,不可能大肆招摇,激起民怨。所谓摸金校尉,恐怕只是个袁绍借题发挥的一个说辞。古代军队盗墓,不会是传言所说,掘开墓时,在墓室内要点上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始摸金,如果公鸡啼蜡烛熄灭了,财物就必须放回原处,恭敬磕三个响头,空手回去,而且墓室只准进一次,不可再进。如果遇到同行,需互相扶持,但由先来者先选取冥器等。有传言军队盗墓也和私人盗墓一样,夜间活动,头领一般都持鬼玺,又换名砥厄,参与盗墓者人人佩戴玉牙,古人深信玉能辟邪,一般一个队伍五到六十人不等,进入墓室,头领手持砥厄向天祷告,告毕下令搬运墓室内财物,军队盗墓者自恃持天子印,无往不惧,故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基本是扫劫一空。个人盗墓就未必如此了,大都有所畏惧,于是便慢慢形成一种规则,其实也未必合理。就像我们求神拜佛一样,怎么拜,怎么上香都是有规则的,但是未必所求就会灵验。我们知道民间很多驱鬼的传说,狗血,玉,黑驴蹄子,桃木,红绳都有驱邪的效果,但是玉能辟邪,自古就有之,往往古人下葬,有条件的就会给死者口中含玉珠,或者身上佩戴玉石挂件,为的就是辟邪,祛除死者身上的邪气,至于墓室只准进一次的说法就更是无从考证,往往一个墓室可能有五至十个盗洞是最寻常不过了,有的甚至达到二十多个盗洞,往复寻找的盗墓贼多得是。

    有人说盗墓源于秦朝,这些盗墓贼主要是依靠外力破坏墓穴,盗取里面的珠宝冥器,而后来出现的摸金校尉懂得风水、星象、天干地支等秘术,所以延续到后来,个人盗墓比较盛行,一般三两个人一伙,通过看好风水,算好墓室的位置,然后打盗洞一直通往墓室,盗取里面的财物,但也有失手的时候。

    有传说春秋战国时就有人私下盗墓,据说有叫个尚阳的人,出生在富贵之家,此人生来怪异,瞳孔可自由收缩,因向齐桓公献宝而被重用,后专司为齐桓公盗墓搜罗财宝,桓公国事强盛,与此人也有关系,后桓公与其以兄弟相称,赐其田氏。但是由于盗墓属隐秘之事,故此人未被列传,老年桓公也追求长生,听信易牙、竖刁等人的建议,让尚阳搜寻可以永生的宝物。据说尚阳找到了上刻“天子之玺,以德配之”的砥厄,此砥厄能去厄辟邪,有了这块砥厄,向阳更是无所畏惧,后来尚阳在一个墓室里找到了一件玉衣,此衣当时包裹着一个人,虽然没有呼吸,但是却可以听到其心跳,尚阳上去用刀割下那个人的头颅,撕下玉衣献给齐桓公,桓公如获至宝,这玉衣是传说中的生命之泉,拥有它可以获得永生。由于桓公常年的不理朝政,朝政大乱,如今桓公预知将要内乱,便和尚阳密谋,乘乱把自己偷偷运出宫外。内乱时桓公内穿玉衣,外批朝服,卧于床上,几天后才被发现没有了呼吸,于是误以为是无人侍奉,饿死于床上。于是宣布桓公亡,下葬,后来尚阳不知去向,有传言他被公子无亏派人杀死,也有传言他携带财宝逃到别处去了。但是后来桓公墓被盗,桓公和那件玉衣也去向不明。

    其实所谓的砥厄又叫鬼玺,传说是周文王所获得一块美玉,有砥邪去厄的能力,后来伯邑考为救父亲,故意将此玉献于妲己,将妲己的魔障慢慢驱化。至于尚阳如何获得此玉就不得而知了,此玉的下落也是个谜。

    走了大约四个时辰,我们到了一片空旷之地,此时天色也不早了,看来今天得在此处露宿了,我们把周围的树叶和木棍撺到一起,周围挖好一道土壕,把树叶堆点着,烧了点水,大家吃喝过后把火堆推到土豪边上,在火堆先前的地方铺上木棍,搭起帐篷,躺在里面一股热气扑上来,顿时有了绵绵的睡意,这时吕建国进来道:“山中夜晚雾色沉降,比较阴寒,把地面烧热,搭上帐篷,加上我们人体的热量,夜晚就不会那么冷了。”

    “你以前经常野外宿营么?”我随口问道。

    “不错,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独自跑过各色名山大川,不是给你吹,我也算半个探险家了。”

    “就是不知道我们这么一直走下去能否有什么收获。”我叹气道。

    “你小子刚来就泼冷水,放心吧,有我李乐在,就不能让大家空手而归。”

    “是啊,你看人家女孩子都没说什么,你倒先打起退堂鼓了。”李乐点上一支烟接着道。

    “你有病啊,这么点空间还抽什么烟,出去!”在一旁的孙欣打断他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