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分兵-《一舞长安》
第(2/3)页
小璞捧着沉甸甸的东西,不禁抬头问道:“这么重,这是什么?”
“银骨炭。”阿胡儿微笑抬手轻轻弹了一下小璞的脑袋。
小璞欣喜地帮忙翻开包袱,灰白色的银骨炭整整齐齐地被码在布包袱中。
小璞忙转过头来将炭火端给李鸾看,李鸾望了一眼那灰白的炭火上沁着几点嫣红,眸子不禁收紧。
“汉匈如今关系紧张,这样好的东西,怕是不易得吧。”李鸾抬眼望着阿胡儿:“劳烦了。”
“小事而已,我看见有就顺手拿的。”阿胡儿说罢,拽了抹布,弯下腰去端那炭盆子,未想到身边的李鸾轻声开口道。
“你也去了吗?”
她的声音很轻,可这不大的毡帐之中就只有他们三个人,阿胡儿自然时听得十分清晰。
他微怔,手中的炭盆“哐啷”落地。
许久,也没有应声。
小璞抱着炭火,看着两人沉默的良久。
毕竟谁也不能阻拦饥饿的狼群捕食,自己心中所放不下的某些执念,在人类弱肉强食的野生本性面前,没有丝毫的作用。
李鸾挤出一个苍白的笑容,想要打破这尴尬的沉默:“我不是那个意思,我……。”
“单于给姑娘的食物本来就不多,我听小璞说,你总把食物分给那个逃跑的汉使家里的女人。” 阿胡儿打断了李鸾,抬头正色望着她。
“不管姑娘心中有如何的道义,还是要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是时候该向大单于低头的,就要低头。”
李鸾闻声沉默,须臾苦笑一声:“朝闻道,夕死足矣。”
偌大的宣室殿中,却只有寥寥几位臣子在列。
刘彻命春陀将一副巨大毡布上绘制的阵型舆图镶挂在一处花梨木的屏风之上,与诸臣站在一起研究出击匈奴的策略。
“四万精骑出雁门如何?”李广建议道。
“不可。马邑时候我们就是在雁门伏击,恐怕匈奴人在此处会多加留意。”公孙贺摇头道:“臣倒是觉得,代郡可行。”
“这种事情叫你我来做什么?他们几位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我们在这里也插不上话啊。”站在一旁的公孙傲侧头在卫青耳边轻声道:“听说上次马邑之围,你与韩说也只有守在暖阁外面的份。”
卫青浅笑:“ 既来之,则安之。”
韩安国在一旁站得有些久了,伤腿有些打晃,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刘彻回过头来看了韩安国一眼,高声传春陀赐座。中常侍春陀赶忙拿来几个垫子,扶着韩安国坐下身来。
“韩大人,你有什么意见吗?”刘彻回头问了一句方才坐稳的韩安国。
韩安国正了正身,朝着刘彻扣手缓缓道:“臣以为,四万精骑出击匈奴是否有些冒险,毕竟匈奴腹地那样广袤,我们并不知道匈奴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贸然出击,若遇上匈奴主力,四万精骑只怕也不是对手。可若是遇不上,是否又会想马邑之围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韩大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马邑之谋的事情必不会再上演了。”李广抬手指着边境舆图上云中至上谷沿线的长城说道:“陛下请看,匈奴刚刚洗劫了上谷,那必然大军还在上谷至云中一代的游走,我们这时候杀出去,正面碰上匈奴的机会极大啊。”
“云中到上谷一代的距离少说也有五六百里地,难道我们四万大军出塞后就四处游走吗?消耗辎重不说,若是真的碰上单于大军也是十分危险啊。”公孙贺停了赶忙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