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柴荣改革-《大宋第一太子》
第(1/3)页
柴荣首先要改革的就是军队,特别是他的亲军禁军,他认为这是最迫切的。
五代禁军,累朝相承,大多都是世袭相传,不加简选,因此羸老者居多,并且骄横无礼,战时都不听号令。
如果碰到强敌,他们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五代以来这事情是屡见不鲜。
柴荣经过高平之战见到东路军的樊爱能和何徽在战场上逃逸,幸亏将士不惜用命,才得以扭转战局。
否则他还不知道事情会朝那个方向发展,这次他更加坚定的要整顿禁军。
天子的亲军都是这样未战怕死那其他的军队,更加的不堪了,柴荣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要大力重整禁军。
这天柴荣突然将几个重镇的节度使,召进宫里,将他们的职务对调。
并且命令他们即可上任,这个突然的任命打了这些节度使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虽然不想离开他们原来的藩镇,但是皇命难违,他们不得不遵从,即可上任去了。
特别上柴荣子高平之战以后,整个人的威望日益增加,天子的威严也越来越重,大臣都是俯首帖耳。
紧接着,柴荣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了,首先他下令裁撤禁军。
这个裁撤不是一定要裁撤掉多少人,而是裁掉那些老爷兵。少爷兵,还有那些专门吃空饷的。
这一下,禁军就只是剩下几万人了,这次裁撤的规模可是相当的大了。
然后又张榜从民间招募身强力壮的入禁军,同时下旨让那个各个藩镇挑选手下的精锐士兵入禁军。
派人到各个地方节度使那些监督实行,因为几个大的藩镇节度使刚刚调防,人生地不熟,想不从也没有办法。
这一下子朝廷的禁军就达到了十几万,而且基本上都是精锐,这时候赵旭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建立禁军军校。
当柴荣问他原因的时候,赵旭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让那个柴荣信服了。他的意思是;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是重视领军的将领而轻视普通的士兵,但是打仗将领固然重要,真正的还是靠的是士兵。
将领才有多少,军队的基础是士兵,士兵的素质过硬了,这仗才好打。
再说了如果在在战场上自己方的将领被飞、斩杀或者被俘虏了,那么普通的士兵就会四散而逃。
这个时候如果普通的士兵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那么就可以迅速的反应过来,自己组织战斗。
有的甚至可以自发的暂时成为领导人,指挥局部的战斗。
柴荣等人也不是庸才,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军校,但是这么一说,他们也会是知道,这种好处。
一个而普通的士兵在失去了自己的上司之后,可以保持建制不乱,勇士也可以自发的战斗,这样的士兵是宝呀。
柴荣迫不及待的问什么是军校,以及他是怎么训练的?
经过赵旭一番解释他总算明白了,军校就是为了培养军队将领的,使他具备一系列的军事知识。
这样的人都是从普通士兵培养而来的,试想一下所有的士兵都经过这样的训练,那这样的军队何愁不能扫平天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