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扩充兵力-《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2/3)页

    龙华至紫金要稍远一下,余海滨得到消息第一件事是让伙夫埋锅做饭,而后又磨着李伯阳要来了那门全营仅有的山炮,一炮在手,他更是不急不忙,一直等到天亮,才直奔紫金。

    19日凌晨,教导一团三营特务连顺利攻克龙川,俘虏守军500,缴获枪支300余。

    19日傍晚,教导一团三营七连用山炮轰开城门,俘虏敌军270余,缴获敌骑兵连战马四十余匹。

    19日,教导一团、二团,粤军第一旅转攻兴宁城,兴宁城虽没有淡水城险要,但林虎经营多年,加之这几日源源不断拥进兵力,他决定亲自坐镇城内,一面据城固守,一面飞调援兵,企图在坚城之下拖延学生军。

    兴宁虽只是一县,可地扼东江、韩江上游,东连梅县,南联丰顺,西接五华、龙川,北接平远,为粤赣闽陆路交通枢纽,位置极为重要。

    3月19日凌晨,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率领东征右翼联军3600多人,进抵兴宁城西永泰关和福兴茅塘等地。

    由于败军之际的林虎乱军对兴宁各地的祸害,东征军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特别是教导团这种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军队,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学生军”。

    在出兵兴宁之前,政工经验丰富的周主任为教导团赶制了一批胸章,胸章上写着“不怕死,不拉夫,不筹饷,不住民房”的口号,学生军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处处保护群众利益。

    驻扎在西厢一带农村的东征军,睡在厅头庙角、晒谷场上,农民再三让房,坚持不住;要蔬菜、柴火,预先付钱,态度和蔼,深得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当日,东征军全军出战,四面环城猛攻兴宁,然而在林虎的坐镇下,陈军拼死决战,屡屡打退学生军进攻。下午时分,从梅县开来的援军绕到南门外做反包围。

    主力放在南门的教导二团分出一营一个营与敌接战,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林虎给这股援兵下了死命令,畏敌不前者当场处决。双方在南门的丘陵反复拼杀,仅白刃战就进行了四场。

    而兴宁的林虎得知援兵就在城外后,一连突出南门不断冲击二团。

    负责南门的教导二团一方面要应付林虎不断突袭,一方要阻击敌援兵。战况激烈时,沈应时亲率手下警卫排奔走于战场,经过半日的激烈战斗,在陈诚炮火的支援下才将敌人打退。

    是夜,两军在兴宁城外神岗山彻夜对抗,敌我双方突袭十余次,枪声经久不绝。第二日清晨,林虎电令水口方面的援军赶到,敌军合兵一处,自上午起分三个方向猛攻校军。

    在这种情况下,攻城已经成了泡影,蒋介石与加仑讨论许久,决定对兴宁围而不打,只留教导一团监视林虎守军,而教导二团和粤军第一旅合兵一处,先是在炮火的掩护下夺取了敌军占据的神岗山高地,而后顺势而下,与敌军三个团激战于南济桥。

    兴宁城外五里村城隍庙,这里是新立的校军指挥部,电线杆高高的竖起,不断有参谋在大雨中带着战况冲进指挥部,大雨也掩盖不住指挥部内的电报声,和参谋人员的嘈杂声。

    “校长,南济桥又被敌人夺回去了。”

    陈gen冒着大雨冲进指挥部,他焦急的说:“敌人攻势太猛,第一旅将士们节节败退,请再派援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