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狗不如-《暗黑大宋》


    第(1/3)页

    原来安西城北部宋朝皆没有筑堡砦。

    禹藏花麻投靠宋朝,蛊惑宋朝出兵西夏,随之大败,禹藏花麻有些后悔了,在梁氏呼唤下,鼠两端。越是这样,宋朝越不敢在定西城北部筑堡砦,省怕激怒了禹藏花麻。

    直到王巨来,但开始王巨还是守势的,专心内政,前年秋后,情况逐步转好,王巨下令前线将士于定西城的北部二十几里处汝遮谷筑了安西城,这个位置很重要,西面到原川子与龛谷堡等处只有一百余里,再向北就是会宁关,顺着一条沟谷向西南走六十几里便是秦州的西北角。随着又在安西城北面三十几里处筑了平西砦。去年春天,又于平西砦北面一处极险恶的所在,筑了会宁关。

    去年平夏城大捷,李宪又连继筑了胜如堡、得胜堡等七八个堡砦,生生从西夏人手中将南会州抢了下来。

    不过这次李宪所筑的这几个堡砦,一起让王巨勒令放弃掉了,就连会宁关顶在了前面,同样放弃了。

    但到平西砦这里,已经不能再放了。

    这一带极其重要,史上沈儿峪口大会战,徐达就在这一带,大败李思齐与王保保,从而拿下甘肃。

    平西砦之战即将打响。

    但决定这一战走向的却有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禹藏花麻打开手中的信,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某不日即赴陕西!

    但就是这几个字,禹藏花麻脑门上冒汗了。

    感谢司马光等人,他们竭力将王巨宣传成了一个屠夫,然而对于这些蛮人胡人来说,屠夫才管用哪!

    就象薛仁贵,生生在天山北京东北内蒙的天山,非那个天山坑杀了十几万铁勒人,由此悲催。但到了七十几岁用兵太原时,仅脱了一下面甲,十几万突厥人便望风而逃。可他在青海施行仁义政策。结果下场

    在这些个传言中,说王巨在交趾弄死了几百万人,以使交趾寸草不生,血流成河。但由不得禹藏花麻不信。别的不说,就说在庆州吧,三十万西夏大军让王巨杀得有多惨。

    他嚅嚅道:“太保不是在朝为宰相吗?”

    “我朝败了两,陛下将太保从海外召,太保承诺。为相三年,三年后则来陕西,为朝廷扫荡贼寇,如今三年之期即将到了,太保快要来陕西了。”传信的宋忠说道。

    禹藏花麻嘴角直抽搐,说:“可我忠于大宋哪。”

    “禹藏团练使,你能欺骗我们,但能欺编太保?”

    禹藏花麻脸色白,过了好一会儿耷拉起脑袋说:“我错了,我错了。”

    “太保对我嘱咐。你不认错,让我立即就走,由他来对付你。如果你认错了,太保让我带几句话给你。”

    “请中使吩咐。”

    “即便你与西夏人里应外合,前面有两道重关扼守,左有王文郁与李宪,右则是章公,更有无数精兵猛将,后方则是苗将军,你们能成功吗?”

    “就算你们抢在数路大军未至之前。连破安西城与平西砦,但能不能占据这里?且看平夏城之战!”

    “其实连这一条,你们都不可能做到,就算你们能做到了。也不能做到占据,况且某不日就会来陕西,到时候你只有一条路,带着你的族人逃向西夏,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带走多少族人?”

    “梁家人喜怒无常。连亲生儿子都敢拘禁,况且你当初正是因为这一点排斥梁家,投奔我朝,用你时,也许会甜言蜜语拉拢你,但不用你时,你手中又无什么力量,并且又是党项人不喜的吐蕃人,还说不定会让西夏再度惨败,你去了西夏,会有什么下场?”

    四问,问得禹藏花麻脑门上的汗珠更多

    过了好一会,禹藏花麻才小心地说:“请太保放心,我一定会出兵相助中国。”

    中国这一词很早就出现了,但不是后世中国那个意思,它代表着中原,或者指世界中心,最强大的国家,所以黑汗往往将契丹称为中国,之所以如此,乃是他们认为辽国最强大。

    不过一般来说,中国一词是专指汉人的中原国家,现在就代表着宋朝了。

    宋忠却说道:“禹藏团练使,太保也说过了,你若说出兵相助,他说勿用,敬请做壁上观。吾虽然在京城,西北远在数千里之外,但一切皆在吾掌控之中。”

    禹藏花麻汗水更多了。

    不是王巨装神弄鬼,好好地与这些人讲道理,往往是讲不通的,真不如对他们装神弄鬼。

    况且禹藏花麻就是一个劲的出兵,他也不放心哪,高仙芝是如何败于大食的,正是葛逻禄这个盟友临阵反叛所致,否则高仙芝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宋忠京复命。

    梁乙逋到达。

    先前进攻的就是平西砦。

    一个它相对比较小,但也不算小了,能容纳五六千官兵,不过相对于安西城,它确实是比较小。

    第二个它顶在了最前线。

    但是梁乙逋表示头痛了。

    当天扎营,从扎营时就让梁乙逋恶心了,因为那个火炮射程太远,不得不扎得远远的,但自古以来,有过这么远扎营攻城吗?

    更恶心的是第二天。

    第二天三军准备攻城,果然离得远远的,就传出大炮的轰鸣声。

    仁多零丁那次惨败是出忽意料,但早先就经过了宋军用虎踞炮与大霹雳弹的洗礼,平夏城之惨败后,西夏也做了认真的思考。因此听到炮声,梁乙逋立即用号角下令,三军伏下。

    确实这样,是减少了伤亡。

    但梁乙逋疏忽了一点,这是火炮,为何用它替代虎踞炮,不是射程的问题,实际有的大型虎踞炮射程同样可观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射度。

    鸣沙城那边,宋军并没有带去多少火炮,倒是带过去许多攻城器械,包括大批真正的云梯。塔车,撞车。

    不仅如此,从去年起,宋朝又6续地制造了好几百门火炮。但也就这么多了,再多,经济吃不消,这玩意儿现在制造,成本高得可怕。

    因此西北火炮数量不少了。也拨了一百多门放在了这几个堡砦,其中平西砦就有五十多门,其中还有二十几门大炮。

    对于一个中型堡砦,这么多火炮,数量也算得上颇为可观了。

    不仅炮射的度快,并且还在轮流依次射的,看上去就象没有停止过一般。

    但几万兵马不能就这么一直趴着吧。

    就是趴着,依然还不断地有士兵产生着伤亡,人数太多了,怎么趴。也会有炮弹击中了夏兵。

    梁乙逋傻眼了,愣了好一会儿,终于吹响了继续进攻的号角声。

    死就死吧,最少得冲到平西砦城墙下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