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肺腑之言-《暗黑大宋》


    第(2/3)页

    “当时唐朝也似乎好象做到了胡汉一家,民族迅在融合,万族来朝,唐太宗驾崩时,胡人比汉人更伤心。但事实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隐患”

    这个隐患就是安史之乱了。如果不是河北河东陕西边缘安置了那么多胡人,还是让他们扎窝在一起安置的,而全部是汉人,安禄山来那的谋反勇气?

    而且这个隐患还留到了宋朝,西夏!其实党项人在唐朝就不那么老实了。

    王巨为什么今天开讲这个课题,其实他要说的就是未来的民族融合政策。

    很快就要到来了,一旦平灭西夏,灵夏平原有大量的党项羌人,兰州等地有许多吐蕃人,甘州肃州等地则有着大量的鹘人。

    如果这个民族融合政策做得不好。未来还会有危机。但是王巨平灭西夏后,顶多一年来时光,就走了,所以这个民族融合现在也要讲清楚的。

    那么如何融合。李世民这种融合,肯定要不得了。但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北周的融合,就是极成功的。

    但还不及章惇在梅山蛮那边执行的融合政策好。

    王巨在南方也执行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特别是广南西路,还有不少蛮部保留着原来的民族传统。不过在王巨派人教导下,许多部族开始向汉人学习先进的耕作方法,同时也让子女进入私塾学汉字,读汉。这么多年下来,许多蛮部已经与汉人很相近了。

    那各部百姓是否会排斥呢?

    非也,比如普安州,正是因为互市以及各政策,造成普安州百姓富裕,引起周边各蛮部贪婪,这才入侵普安州。

    但为何苗履能立即平叛,并且拿下了数州?

    主要还是这个民族政策,让普安州百姓迅受益,其他各羁縻州百姓也亲眼看到了这种变化,甚至渴望着这种变化,一是会用兵,二是当地普通百姓的支持,这才使得南方那次用兵那么顺利。

    否则想拿下那些羁縻州,难度会增加数倍甚至十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余下各羁縻州蛮酋因为害怕,纷纷派使进京表示诚服时,王巨让他们配合着,打通矩州到夔峡渝州,到辰州潭州,到戎州,到石城昆明这四条商道。

    原来这个国中国是一个不规则接乎于椭圆形的五边形,贫困封闭落后野蛮,地形复杂,但将矩州等拿下后,变成了一个长虫形,厚度变薄了,王巨肯定会利用好这个积极的变化。

    四条商道打通,各部就能渐渐从封闭状态走出来,说不定以后不用朝廷用兵,这个国中国也会渐渐被拿下。当然,这个要前提,一是宋朝不能再由赵佶担任皇帝了,二是完颜阿骨打是否还能再次崛起,并且对宋朝是否还能形成威胁。

    那么放在西夏,是如何融合?

    商贸肯定要打通的,但没必要买安,无他,西夏穷兵黜武,税赋一直很沉重,只要执行宋朝现在的税赋,对于西夏百姓来说,就已经是天堂了。

    推广教育,汉人能蛮化胡化。蛮人与胡人也能汉化。

    尽量的推广定牧。

    这也是王巨带来的一个变化。

    如今许多地区在执行着定牧政策。

    虽然有点苦,可收获更高,牛羊更肥。

    但王巨不知道的是,游牧在美国淘汰不仅是因为收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定牧的牛肉羊肉更肥更鲜美。

    有大农场主用直升飞机放牧,牛羊能跑了,也壮了,可肉质下降了。

    因此牛肉出栏前。西方各农场主会刻意圈养起来育肥。

    王巨开始不知道了,不过这么多年下来,也隐约地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彼岸就推出了类似的育肥政策。

    这些牲畜不是战马,能不能跑无所谓,要的是肉!

    定牧与保护水土无关,但会使百姓收益更多,其次就是容易管理。

    一旦“定”起来,无论是牧还是耕,有何区别?

    这样。就能慢慢大规模的象北周那样,全部汉化。

    王巨在这里刻意讲了一个融合汉化,一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为在他脑海里有两个极好的例子。

    先是种族问题,他穿越前,欧洲面临着绿教的威胁,美帝有种族岐视之危机,天朝同样也有一些民族问题,那怕是比较团结的棒子还被一道三八线一切为二。

    再看倭国呢,实际倭国人种构成同样复杂,但只有一个大和民族了。基本上也就没有民族问题了。

    其次是制宜。

    天朝在386手中外交开始变软,宋化,官员严重。到了486,又有了房地产经济。

    但也不能说两个大长老不好。人无完人,谁能做到完美呢?再说,虽然形成了一些弊病,太穷了,迫不得己,虽屈辱了一点。却赢来了展的空间与时间,经济在迅增涨着。没有良好的经济,谈什么军事大展?

    可这些弊病在加深了,而且各个企业自己也不争气,除了海尔华为等极个别企业外,余下的只知道赚取人口红利或者利用所谓的民族品牌骗老百姓的钱,但拨了多少资金用于技术研?

    并且还不止,比如光伏产业,其实制造太极能电板同样会产生极大的污染,为何欧洲会打压之?

    因为它有光明的前景,所以要将这一行产业在中国的技术展,扼杀在萌芽中。或者稍有一个好的民族品牌,立即就被外资收购去了。

    所以看似的经济繁荣,实际有许多内困外围之危机。

    因此新的大长老即位,开始打击了,又拨两千亿展动机技术。

    这就叫因时制宜,不断地调节。

    但在王巨眼里,这做得还不够。

    不是机床不够先进吧,那么再拨两千亿。不是芯片技术不行吗,也能拨两千亿,没有光刻机,再砸两千亿。

    虽然会烧掉很多钱,但这些产业一旦技术飞跃,会拉动多少产业得以技术进步?

    然后再对那些着重研技术的企业进行强力保护。

    这才是经济能得以持续展的最佳道路,而非是什么房地产

    天朝不能拿出来举例了,但前面一些朝代也有类似的事例,只不过不那么明显罢了。

    章惇说道:“它就是太保所说的穿衣论?”

    “正是,但它比穿衣服更复杂,天冷了,大家都知道添加衣服,天热了,大家都知道减少衣服。然而放在一个国家,想透过种种迷雾与争议,找到正确的调节之路,却是很难很难。”

    “不过有的还是能看到的,比如国家经济,陛下即位之初,财政困难,不得己,介甫公敛财充塞国库,但现在国库渐渐充盈,又增加了新的财源,因此我不断地宽赋。然而没有介甫公将国库充盈,我又何德何能进行种种宽赋之举?这也是一种调节。”

    “人口膨胀,耕地紧张,会加剧兼并生,国家就必须用一些政策控制兼并蔓延,这也是一种调节。”

    “但还有的,我没有了,却找不到化解之路,比如越来越多的宗室子弟,不供养不可能,但供养之。几十年后恐怕连内库的收入也承担不了。可我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也不是没有办法。

    儿孙自有儿孙福了,比如未来的彼岸,若是王巨子孙多了怎么办,三脉各留一人担当那个名义上的国主。余下的人自己谋生去吧。
    第(2/3)页